数据,始终是事实的最好注解。日前,记者从四川华庆获悉了几组吸引眼球的对比数据: 2016年,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偏低,“两金”高企;2017年,公司大幅降本增效;2018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降本增效3281.4万元。 2016年,公司整体工艺水平较低,部分产品的合格率甚至一直徘徊在80%左右;2017年,公司产品一次性交验合格率直线上升,特种产品达到98.68%,外贸产品达到99.13%。2018年上半年,部分产品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2016年,公司机构人员冗余;2017年,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下降13.63%,职能部门数量精简21.05%,业务部门数量精简8.3%,内设室段数量精简27.7%。2018年上半年,组织机构再精简20%,中干由年初61人调整至现阶段48人。 民心,始终是最重的度量衡。日前,记者在四川华庆采访倾听到这样一组基层声音: “公司员工小富即安的思想正逐步转向人人争先、生产制造系统得到持续优化、公司产能现在已经上升至以前的2.4倍、基础管理越来越规范,这是我感受最大的四点变化。”采访座谈中,创新战略改革部室主任胡朗热情邀请记者去生产现场感受这些变化。 “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战略管理、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就完善财务考核体系来说,原来很多指标都非常模糊,新班子将指标进行了精准测算,我个人称2017年是‘公司财务数据元年’。”财务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李兵告诉记者。 “公司现在不仅基础管理抓得紧、抓得实,而且向(家云)书记还多次带领班子成员到各单位征集员工意见建议,广开言路的氛围十分浓,改善非常快,让我们一线员工看得到希望,感受到了温暖。”机加分厂调度邹理深有感触地说。 “万万没有想到,在向(家云)总到任一年后召开的公司第八次党代会上,让不少代表感觉‘管理有点狠’的他竟然以78票全票当选党委书记,这在公司历史上没有过。这是大家对他担当之勇、作风之实、履职之效的肯定和信任。”党群工作部部长杨洪泉说。 …… 不足两年时间,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四川华庆何以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究竟历经了怎样的考验?企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蜕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前往企业进行了实地探访。
重任在肩:新班子受命于企业遭遇发展困局之际
夏日的彭州,气候依然很温和,一如马之纯笔下的“清暑殿”。沐着绵绵细雨,记者走进了四川华庆。 “说起我到华庆任职以来的这600多个日夜,还是十分有感触的。在这之前,我在建设工业任副总经理,来到华庆后,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把企业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也在摸索如何完成个人角色转变。可以说,我和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并肩同行,都在不停地成长。”向家云的开场白谦逊朴实,也将记者的思绪带到了一年半以前。 “2016年10月25日,在宣布我履职华庆公司总经理的干部职工大会上,时任兵器装备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龚艳德指出了华庆存在的不少问题,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向家云回忆道,“指出的问题直击痛点,寄予的希望语重心长”。 万事开头难。刚接手企业的向家云“两眼一抹黑”,履新当晚,他便独自悄悄到厂区转了一圈。“一圈下来,我最大的体会是企业的基础确实比较差。”向家云直言不讳,“生产条件、管理基础等方面与想象中的差距都比较大。” 把准病症,方可对症下药。向家云带领班子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深入调研、集中讨论、征求意见等方式,诊断出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累积的七大“顽疾”: 产业产品结构不优。特品与民品结构失衡,特品占比高,且老产品进入衰退期,新产品尚未定型,重点领域无成熟产品;民品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开发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响应迟缓。 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计划不精准,缺乏基础数据支撑;生产组织不精细,非均衡生产是常态;生产现场不精益,设备利用率低,导致产品整体准时交货率不高,部分产品的合同履约率低至30%。 工艺水平较为低下。关键核心零部件工艺集成度低、工序冗长,设备人员占用多,在制品大量囤积,周转慢、能耗高、浪费大,与单元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现代企业制造模式相差甚远。 组织人员结构不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过多,内设的室段数量庞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冗余,与公司发展不匹配。 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没有服务于研发、生产与市场需求,也没有体现在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上,创新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不够。 员工思想观念保守。沉醉于多年盈利的光环中,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竞争、市场、危机意识不足,创新、变革、开放意识缺乏。 党的建设亟待加强。管党治党乏力,党建工作薄弱,“四化”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支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不够紧密,少数党员干部“庸懒散浮拖”现象严重,缺乏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意识。 不啻上述,记者采访了解到,企业体量不大、盈利不多、底子本就不厚…… 重重的困难考验着以向家云为首的新班子,考验着华庆全体干部职工。 启示录:秉持问题导向和自我批判精神,是成功企业的固有特质 问题是改进的重点、实践的源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企业发展的“牛鼻子”。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所应对的挑战、化解的风险、克服的困难、补齐的短板,都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谁能更快更准发现问题、把控风险、消除障碍,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 “直面问题、直击痛点”,理应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遵循和经营逻辑。从企业治理的角度领悟,企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短板、经营风险、发展隐忧、文化阵痛等方面,痛点思维是抓主要矛盾的辩证思维,直击痛点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四川华庆新班子一口气诊断出诸多问题,涵盖了改革发展党建各个领域,这需要勇气和胆识,好在这些问题一“浮出水面”,就得到了企业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
果敢行事:投身于变革调整实践之中
变,是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要改变企业困局,在完成自我诊断后,就得回答怎么干、干成咋样的问题。 向家云带领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论证,在履新一个多月后的2016年12月初,明确提出了“1239”工作思路,即确保实现“全面完成集团下达的年度目标责任书指标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一个目标;全力聚焦“特品和汽车传动轴”两大主业;着力提升“经营盈利、核心制造、市场竞争”三种能力;实施“党建领先落地、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核心制造能力建设、工艺优化质量提升、降本增效价值创造、组织人员结构调整、绩效考评机制优化、人才领先培育、基础管理提升”九大专项行动。与此同时,新班子还明确了“4443”工作要求,即切实增强“看齐、市场、效益、危机”四种意识;牢固树立“数字、时间、大局、改善”四种观念;全面提高“学习、沟通、创新、执行”四种能力;深刻践行“由只管理轻服务向重服务又管理转变、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由按部就班向创造创新转变”三个转变。 向家云带着这份班子集体“会诊”后开出的“药方”进京汇报。集团公司党组认可了华庆班子制定的工作思路,龚艳德勉励企业班子要将工作思路变成有效行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集团公司党组的认可,让向家云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剂”,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向家云一回到企业,便紧锣密鼓地布置工作,一场翻身硬仗就此拉开了序幕! “从提出‘1239’工作思路到2017年底,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公司上下确实用了真功、下了苦功,特别是在推进九大专项行动中,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在与干部职工采访座谈中,大家谈及这一年的诸多变化,如数家珍。 ——产业产品结构得到完善。坚决关停不盈利、不增值的业务,将主业聚焦到特品、汽车传动轴上。特品着力完善产品谱系和产业布局,紧抓中长期产品预研和方案论证,全面强化订单履约能力,2017年订货值完成年度目标的98.35%,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汽车传动轴2017年新拓展5个市场,成功进入知名合资企业的配套体系。 ——核心制造能力显著提升。着力完善生产管理“三大系统”,积极打造内外部制造体系,大力开展“小核心、大协作”建设。重点针对公司混线生产产能实施设计改造,对长线主产品进行了重新分工,整合加工中心100多台、线切割数十台,打造专业化生产线,形成产品核心零部件生产线4条,基本达到设计改造和产能提升目标。同时,取消半成品零部件库存环节,库存资金占用下降了44%。 制造能力的提升也使得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趣事:公司总装分厂承担的某型特品常年日产量少,向家云实地查看后问总装分厂厂长唐毅:“能不能日产量增加133%”?唐毅连忙摇头摆手道,“不可能!‘杀’了我也办不到!”向家云笑了,嘱咐唐毅“试一试再说”。最终,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组织方式,这一目标真地实现了,而唐毅依然“健在”。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要看员工有没有这个精气神,愿不愿意不断改善改进。”向家云说出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工艺技术流程持续改进。聚焦制约生产制造、质量效率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坚持数控优先、工序集中原则,开展了系列工艺优化。同时,通过完善检验工艺,提高检验效率20%~30%。截至2017年底,共对204个零件进行了机加工艺优化,58个优化项目结题,累计实现降本1304.85万元;特品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98.68%,外贸产品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99.13%。 “工艺技术和流程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向家云举了一个实例,“我们有一个零部件生产初期有50多道生产工序,第一次改进后减少了20道工序,现在只有8道工序。持续改善的良好风气在华庆越来越浓。” ——降本增效工作成果丰硕。多措并举提高持久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2017年累计实现大幅降本增效。加大“两金”清理力度,2017年催收回款完成率达到69.47%;年末存货余额较年初降低28.11%。解决和处理了一批历史遗留欠账问题,钢材连环交易案应对再审获胜,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全力清收欠款。 “公司夯实了财务管控体系,处处精打细算,去年一年降本、增利卓有成效,两项相加,就创造了大额利润价值,这可是真金白银啊!”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李兵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组织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下大力气“瘦身健体”,科学定编定岗定员,优化组织机构。2017年,公司从业人员比年初降低13.63%,累计降低人工成本820万元;职能部门数量由19个减少到14个,精简26.31%;业务部门数量由12个减少到11个,精简8.3%;内设室段数量由130个降至94个,精简27.7%。 “我们在推进‘瘦身健体’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阻力,比如在调整中干的时候,就有同志提出了辞职。失去一个成熟人才固然可惜,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改革调整势在必行,必须要将压力传导下去。”向家云坚定地说。 ——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消除“人治”遗痕,不断夯实管理基石。2017年共修订完善制度184个,合并废止制度59个,清理业务流程248个。尤其是新的绩效考核办法树立了“新标尺”,推行了绩效考核全覆盖,加强了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分配体系的联动,强化了考核兑现,2017年共考核546项工作,累计奖励金额17.7万元、扣罚金额10.18万元。 “随着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正在被逐个击破,我们的内功正在不断增强。”向家云如是说。 ——全面从严治党真功实做。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2017年,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落实党委前置研究企业重大问题程序;召开公司第八次党代会,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在基层党组织创新推行“八阵地工作法”,组建党员突击队,选树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先锋示范生产线,有力助推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委带领职工群众干事业的“主心骨”作用越来越凸显,职工群众与党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公司党委始终坚持问政于职工、听政于基层,党委委员认领联系点,分片包干,向书记坚持到问题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基层单位,关心职工冷暖、倾听职工心声、了解职工需求,针对职工舆情,不论大小,公司党委都要认真研究、逐一反馈、宜改尽改。”公司党群工作部支部书记、副部长张博告诉记者。 据悉,2017年公司党委委员先后35人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搜集问题和建议共计296条,整改落实率达到94%。 启示录:唯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当“痛症”发作之时,最需要的不仅是医者高超的医术,更需要及早把准症结、因病施治。在这方面,四川华庆新班子所施展出的“望、闻、问、切”管理之术,给了我们诸多启迪。他们把脉企业痛点,以“望”“山外看山”,识得企业“真面目”。对企业自身进行精准定位,系统梳理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刻剖析企业的问题和走向,科学擘画企业的前途和未来。以“闻”聆听“逆耳言”,倾听员工心声、顾客议声、各界呼声,制定切合实际的经营对策和管理妙招。着眼发现“问”题之美,进行详细缜密的调研。问策于市场,问情于基层,问计于员工,集聚智慧,形成了有效的“1239”工作思路。以“切”直指“命门”,从内里开始,切中利弊、直击短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企业痛点留不得、掩不住、拖不起,若不能及时刮骨疗伤、对症下药,让痛点成了盲点,企业发展终将遭遇堵点。为此,企业必须学会如何把问题导向和痛点思维嵌入经营实践,时常进行自我诊断,一旦找准病灶,“切”出实症,就必须下快刀、灌猛药,戮力变企业弱点、痛点为优点、亮点。
赓续新篇:奋进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途
企业的发展,注定风雨彩虹。四川华庆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刮骨疗伤”后,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反映发展质量效益的各项指标稳中向好。 “去年11月的党代会和今年初的职代会,我们在深入分析内外部形势后认为,公司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赶超同业标杆,必须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华庆样本,争做践行集团公司领先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向家云向记者介绍,“公司在2016年提出‘1239’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科学系统的‘1239’创新发展战略。从思路到战略,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种全新考验。” “1”即一个愿景:打造世界一流的特品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军民结合型企业。 “2”即两组目标:一是五年目标,到2022年,形成以特品自主研发能力为主体、以特种工艺加工技术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基本形成以特品为核心、汽车传动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一体两翼”先进军工和现代产业体系。二是中长期目标,到2035年,“一体两翼”先进军工和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产品结构上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形成一流的产业产品结构、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价值创造能力、一流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流的资源配置能力、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建成军民结合型标杆企业。 “3”即三条路径:坚持创新思维和方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模式创新,履行“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实现“做强华庆、造福员工”的美好梦想。 “9”即九大工程:聚焦产业产品结构优化、科技兴企、制造能力提升、创新管理、人才强企、价值创造、改革发展、文化塑造、党建领先等9个领域。 纲举目张,谋定后动。今年初,“1239”创新发展战略一经发布,就在四川华庆引起了强烈反响,全体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立足岗位,狠抓战略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发展持续向好。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四川华庆特品、民品市场订单稳步增长,近80项技术创新项目启动实施,启动管理创新项目63项,4项旨在打破“大锅饭”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正有序制定实施,基础管理稳步巩固,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 回望来路,华庆关山初度;立定眺远,更须策马扬鞭。通过此番探访,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华庆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所散发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笃定的发展信念、无畏的攻坚勇气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秉承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嘱托,凭着这股子拼劲、闯劲、狠劲、韧劲,我们期待四川华庆在“1239”创新发展战略的道路上再创佳绩,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绽放光华! 启示录:心系高质量,前路何惧远 常言道: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终极目标。但是,“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应当以“三大领先”奠基高质量发展。当前,就集团公司而言,建设产业优、机制活、动力足、效益好、和谐美、可持续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根本途径。“三大领先”是集团公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先进军工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高质量发展的兵装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1239”工作思路,还是“1239”创新发展战略,四川华庆都紧紧扭住“三大领先”这个牛鼻子,抓住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攒了难能可贵的发展后劲。 我们应当以“头雁效应”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路径选择多元,而且需要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在所有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中,企业领导者是最主要、最直接、最关键的主体。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的“36字企业家精神”,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创新、实干、坚韧、卓越、担当”。这些核心要素,也正是四川华庆班子推崇的精神标杆。 我们应当以脱虚向实谋求高质量发展。华庆的境遇昭示我们,企业要始终把依法合规经营作为立业之本,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尤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做寅吃卯粮、饮鸩止渴的事。不说“正确废话”、不做“锦绣文章”、不搞“面子工程”,扎扎实实从最基础工作做起、从最薄弱环节补起,挤掉多余“水分”,亮出更多“干货”,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增强高质量发展优势,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以强健肌体奠定基业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