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读鲁迅的文章很晦涩,但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富有开创性和批判性,有抒情的,有讽刺的,有分析心理的,有表达哲理的,细细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近期再次读了鲁迅的《彷徨》,感受比以往更深了些。 《彷徨》是鲁讯所著的著名短篇小说集,收入了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共11篇。包括《祝福》、《高老夫子》、《离婚》、《伤逝》等名篇。我百度了一下,“彷徨”的本来释义是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追溯到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分裂,鲁迅一面独自坚韧地同反动势力斗争,一面又还没有融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前景,因此精神上倍感孤独、彷徨。“彷徨”由此而来。 在《祝福》里,用“将到新年”引出“祝福”,在与“我”关于“灵魂、地狱”的有无的对话中刻画了祥林嫂毫无希望、即便有点希望也要被扑灭的一生。关于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我”与“短工”也有对话,短工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一方面批判了造成其悲剧的客观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对一大群漠然的有名无名的群众进行了谴责,正是他们的淡漠,使得祥林嫂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造成了悲剧。 而《高老夫子》展示了作者深刻的讽刺艺术。被牌友们戏称为“老杆”的高老夫子,因发表了一篇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因仰慕俄国有大文豪高尔基而将自己改名为“高尔础”,面对黄三的疑问,“但高老夫子只是高傲地一笑”。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小说将“高老夫子”虚伪、污秽的灵魂展示给读者。《离婚》写出了爱姑外表的刚烈泼辣但内心软弱的的性格,最后她依旧选择了向当时的现实屈服和投降。《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他们都是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作者在肯定他们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揭示他们的精神痛苦与精神危机。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鲁迅曾经也是彷徨的,但他在彷徨无助时依旧保持着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心里本质,即便是彷徨、无助、困苦、失望,但绝无绝望放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每件事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面对冷漠要正视现实,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这样。目前公司的经营工作就面临着巨大困难,大家不能彷徨,需要担起重任,将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