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家乡的炊烟——为纪念长江化工建厂六十周年而书

2018-10-23 11:19|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668| 评论: 0|原作者: 刘运山|来自: 长江化工

60年斗转星移,身边发生的事太多,但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缕缕炊烟。

我的家乡在赣北一个三线军工厂,三面环山。大多数人家一日三餐都是靠大人们到厂子附近的山上打柴生火做饭,家庭条件好点的、子女少点的合着吃食堂。

我家和厂子里大多数人家一样靠打柴做饭,上山打柴的重担自然落到我父亲的身上。每到周末,父亲总是起得早早的到离家远远的大山上打柴。父亲一去就是一整天,快到黄昏时就能看见父亲跟邻居叔叔和大伯们挑着沉沉的一担柴从山间小道走来。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我跟母亲、姐姐也经常到附近不远的小山丘上挖树根、割禾草。

过了许多年,九江市煤炭公司在厂子里设了一个生活煤球供应点;家家户户开始凭票供应煤球,从此柴灶变成了煤炉。虽然生炉子时烟雾缭绕,呛得人直冒眼泪,但是烧煤比烧柴好处多,饭不容易糊、顿顿还有米汤喝。有时大人为了省煤,中午饭菜烧好后用事先调好的湿煤把炉子口封住,在中间留个小洞,这样下午做饭烧菜就不用再生炉子了,这样下来省了不少柴禾,特别是冬天冷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取暖。过去母亲烧柴“大手大脚”惯了,可烧煤做饭炒菜就不那么顺手,计划煤总是烧不到月头煤筐就见底了。后来听邻居说,把买回来的煤球碾碎,掺合着黄泥做成煤饼瓣开烧,不但耐烧而且火也旺。从此,我家的房前屋后总是被许多黑“星星”包围着。

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我光荣应征入伍。多年后,又回到了日思梦绕的家乡。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父母亲搬进了新居,刚踏进家门,只见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午饭,我放下旅行包径直走到厨房。望着从锅底喷出的蓝色火苗,我不时地向母亲问这问那。母亲看着我好奇的样子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石油液化气,听你大姐夫说,厂子里正准备筹建水煤气站呢,把管子通到家里,只要扭下开关就可以做饭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父母亲相继过世了,他们没有赶上厂子里使用管道水煤气做饭的好日子。随着国家西气东输战略的实现,二十一世纪之初,厂子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既节能又清洁的天然气。然而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过去用生铁铸造的黑顶锅烧饭,现在用电饭煲、电磁炉的时代都让我们赶上了。

建厂六十年来,厂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较大的改观,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巨变。

上一篇:陈立新的入党梦下一篇:又品松茸香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