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评论观察 查看内容

与病毒赛跑,科研不能减速

2019-6-20 14:44| 发布者: 邵钰| 查看: 625| 评论: 0|原作者: 王君平|来自: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病毒赛跑,科研不能减速

       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中国之蒿举世瞩目。在屠呦呦手中,青蒿素这一抗疟药物,成功治愈了无数疟疾患者。但青蒿素的发现,并不意味人类对付疟疾可以一劳永逸。在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新闻发布会上,屠呦呦不无担忧地说,疟原虫一旦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时间研究新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也指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除了经费不足等因素,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抗疟道路上的最大技术挑战。

  目前,青蒿素仍然是人类治愈疟疾的必然选择。在今年的4月25日,也就是第十二个世界防治疟疾日,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屠呦呦团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短时间内,很难研制出药效、安全性、抗药风险及药品价格等方面优于青蒿素的下一代抗疟药;另一方面,目前青蒿素抗药性仅表现为寄生虫清除延迟,而没有完全抗药的证据。所以屠呦呦团队提出了新的用药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文章认为,在临床中优化用药方案并用好青蒿素,完全有希望控制好现有的青蒿素抗药性的现象。

  事实上,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氯喹失灵,问题恰恰出在抗药性上。从奎宁到氯喹再到如今世卫组织推荐的青蒿素类药物,在人类与疟疾的对抗中,抗药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某种意义上说,抗药性,是药品的宿敌。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而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

  从中医古籍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古老智慧,到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提取青蒿素;从修饰青蒿素结构,研制出杀虫较彻底、复燃率低、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到针对抗药性优化用药方案,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大爱更无国界。在中国基本消灭疟疾的情况下,获得诺奖的屠呦呦,以耄耋之年带领团队继续攻关,为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的病人送去新的治疗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面对西医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中国科学家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将为人类解决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处方”。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