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江这个名字,我很早就听朋友谈起。 他们说柳江是一座古镇,有山,有水,有烟雨。 他们说柳江最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且特别是夏天。 他们是几家人友情相约、自驾而去的。 白天,他们游览历史陈迹、自然风光,在走马观花之后拍摄了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和视频,发到了朋友圈。获得刷屏点赞之后,他们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 夜晚,他们住在了民宿里。喝点小酒,打点小牌,成了他们消夏的理想方式,通宵达旦,乐此不疲。至于窗外的月色、星光,谁也不去理会;至于乡野的蛙声、蝉鸣,也没人去静听…… 避开喧嚣扰攘,我似乎明白了—— 柳江只适合休闲,却是不适合娱乐的;柳江不需要热闹,不需要世俗,需要的,是闲看,是静听。 因为—— 休闲,才可以放松身心,生出些闲情逸致来; 闲静之中才会有梦,才会有诗…… 2 柳江古镇的魅力,或者就在烟雨。 可在普遍“近视”和心气浮躁的当下,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穿悟透? 就如一幅水墨画卷,之中许许多多的留白,有多少人能读得懂她,又有多少人能作出诠释? 烟雨笼罩的柳江,颜值就藏在烟雨后。 一场雨,可以让柳江迷蒙如诗。雨可大可小,可疾可徐。躲在檐下,就会有檐雨如帘,把视线剪得细细密密,又或稀稀疏疏。这时的古镇,也已洗涤出了小清新、小可爱,一袭素颜,不染纤尘,成了朱自清笔下的月荷一般,如刚出浴的美人。 雨过天晴,轻雾如纱,柳江便从古代的画轴中款款而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山含笑来水含情。 惊鸿一瞥,美不胜收。自己便丢了魂似的,醉在了她的怀里……3 柳江若只如初见,一蓑烟雨任平生。 选择白天在古榕树下,倚着竹椅,就着清茶,捧读一本古旧的线装书,在与历史的触碰和对话中,让灵魂接受久违的洗礼。倦了的时候抬起眼来,看过往的人们,把时光铺在古巷的青石板,或者江边的观光道,让朦胧烟雨布景,用从容不迫入画,在短暂的迷失中,成为另一个自己。 选择夜晚在民宿屋中,不开灯光,不开电视,不玩手机,不侃大山,就一个人在椅上靠着,或者在床上躺着,让前照古人后照今的月光推开窗户,跟自己说说悄悄话,不让私密给别人听见,柳江除外,那是必须的。 如果白天有阳光,柳江就亮了; 如果夜来有雨声,柳江就醒了…… 无论是天的阴晴,还是月的圆缺,置身柳江,都可以找回相见如初的情景,乐享一见如故的情趣…… 4 那个古镇,叫柳江。 穿镇而过的那条小河,不叫柳江。 柳江的得名,却跟那条小河有关。 柳江是一座有故事的古镇—— 那条小河把古镇一分为二了。左边,右边,此岸,彼岸,因了那条小河,只能隔岸相望。 把对岸望成了咫尺天涯; 把岁月望成了满眼秋水。 小河两岸的两家大户,一为柳姓,一为姜姓。在对望中,总觉得有一种不是滋味儿的滋味儿,说不出来。 目光的交流,便交织古镇人们的情怀,承载古镇人们的期许,穿越时空,默契成诺。 当许诺成为了一座桥,小河两岸,便消弭了隔阂,互通了往来。 桥下流水,逝者如斯。桥上行人,络绎不绝。 修桥补路,为富而仁。人们感念这一善举,在口耳相传的演进中,古镇的乳名被淡忘了,柳、姜二姓,便越来越叫得响亮,越来越声名远播。姜、江音谐,柳江,便以历史和地理的标志,成为古镇人骄傲,成为他乡客的向往…… 5 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房屋,却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家园——一段关于柳江的视频中的一段话,让我寻思良久。 家园,是我们的来时记忆、情感依托、寻梦所在。 那些宅院,那些戏台,那些钟声,那些古井; 那些山,那些水,那些树,那些桥; 那些风,那些雨,那些人,那些事…… 柳江古镇,在被长时间的岁月浸泡之后,当年的容颜早已剥落,依稀留下的,却是古久与沧桑。 而那些榕树,被时间滋养着,越过千年,依然保存着当年的模样,只是出落得更加枝繁叶茂,更加恣意纵横,任烟雨渲染成古镇的一道风景,让游走他乡的人们长存念想,心有所向,梦有所系。 而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柳江的,却不囿于柳江。更多的他乡之客慕名而来,似乎都可以把这里当作家园,让奔波暂且停下脚步,让疲惫暂且得以小憩,更是让恍惚的游思枕着古镇,甜蜜梦回。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的到来,烟雨柳江,也许就多了一些别样的新意? 也许……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