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评论观察 查看内容

着力产业基础再造与提升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0-5-22 14:22| 发布者: 王金花| 查看: 1464| 评论: 0

5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是20198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关键时刻,中央综合研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新情况,再次细化并作出具体安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积极行动,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争作贡献。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既是基于现实的考量,也是着眼长远的布局。从当前情况看,无疑,疫情影响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因素,境外疫情持续蔓延,累计确诊人数超过400万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冲击,成为二战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辛格断言,“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将永远不一样”,给政治和经济带来的动荡可能会持续数代人。513日,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2020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产出累计损失预计将达8.5万亿美元,几乎抹去过去4年的全部增长。疫情造成全球企业大面积停产,经济停摆,供应链中断。中国虽然同样遭受疫情冲击,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的前提下,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是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夺取抗“疫”斗争胜利作出贡献的理智选择。

从更长远的历史纵深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是中国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有效对策。从国内状况看,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疫情影响显而易见,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迫在眉睫。从国际竞争看,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非经济因素对企业竞争的影响日趋增多,以国家力量打压华为、中兴等事件一再发生。逆全球化暗流汹涌,“脱钩”“切割”之声不绝于耳。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象征,世贸组织于2019年年底步入事实上的停摆,日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又宣称,他本人将会在即将到来的831日之前结束自己的总干事职务。局势错综复杂,下一步演变犬牙交错,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中国企业,生存考验更加严峻,发展挑战更加难以预测,借助全球化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通过国际分工推进产业提升难以按预期设想进行,只有眼睛向内,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让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才能更好地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在新的基础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义不容辞。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离不开国有企业担大任、唱主角。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中央企业必须当尖兵、打头阵、担重任、展风采。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在继续做好新技术工程化、新产品产业化的同时,加大基础研究,在原理突破、原始创新上作出更大贡献。要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着眼技术前沿、行业共性技术与产业难题,牵头组织集智攻关,抓好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积极探索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的内在规律和有效路径,创造一批优秀成果,培育一批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平台载体,形成一套管用机制,推广一批经验典型。要大胆拥抱新经济新业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培育壮大的相互促进,激荡前行,以创新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着眼技术前沿、价值链中高端,加快以新基建为重点的产业布局与示范发展,充分发挥重大投资项目、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循环,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争相发力、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助力中国经济破浪前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