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光学特品公司第三党支部近期通过采取“三会说生产”“党课进现场”等创新形式,将“三会一课”多维度地融入生产现场,让这个熔炉真正“热”起来,构筑了进度、质量、安全生产战场上的坚强堡垒。 “郝书记,上午的党小组政治理论学习,小王要请假了,产品电路需要紧急检修,他走不开。”这是今年6月特品公司第三党支部通知党员过组织生活时的情况。繁忙的工作任务,生产一线的岗位离不开人,很多党员因为工作任务紧张,无法集中参加组织生活……如何提高党员的组织生活出勤率?一个矛盾摆在了眼前。 一线党员离不开生产线、集聚在生产线,又何尝不是好事?“既然他们任务忙,不好集中,那我们就把‘三会一课’搬进生产线,与党员并肩作战,组织生活一次都不能少!”面对一线党员不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特品公司生产部部长、第三党支部书记郝国平主持支部委员会几经讨论,决定开设“生产线小课堂”,把“三会一课”搬进现场,把贯彻支部工作条例落实到生产线上,把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落到实处,激活红色细胞。 今年7月,恰逢建党99周年,支部“生产线小课堂”也应运而生。就这样,党组织把党课课堂搬到了生产一线,由会议室里的“排排坐”变成了生产线里的“围着坐”。高大机器旁、工作台附近、产品货架的尽头……党员拿出笔杆子、放下扳子、围成圈子,机器设备与学习现场相互映衬,使党课更接生产气,学用氛围更加浓厚。 紧接着,问题来了。上什么课?谁来上课?如何上课?成为摆在支部书记面前的又一道难题。生产线不同,党员的年龄、专业、工种等等都存在差异,如何让党课受众更多?支部再次创新,探索建立轮番上岗的模式,让每一位党员都能成为主讲人,从生产经验到管理流程,从岗位知识到安全警示,从老党员讲初心到技能标兵谈专业……一线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讲述属于他们的一线故事。 “安全生产,我有话说。”红外线班长杨万杰给大家上了一堂安全生产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杨万杰为大家讲述了一次他的真实经历:2016年底,他在检修某产品时发现一处安全隐患——一颗小小螺丝钉出现松动错位。几经比对确认,他将其修复到位,为公司避免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党员李少然说:“杨班长的安全课堂还结合现场教学,向我们展现了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我也想试试。” 那如何轮番上岗呢?支部纪检委员冯健说:“首先,党员需要事先把党课的主题上报给支部,由支部给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党员根据意见建议进行主题修正和文案创作。支部根据主题内容的知识领域、轻重缓急,订制党课课程表。为了保证党课质量,党员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主题内容,支部也制定了一些激励机制,激发党员上党课的积极性。” 开放式的生产线课堂不仅促使党员主动学习,也带动了身边的员工群众一起来学习。结合公司工作实际,突出生产线课堂流动性、专业性的特点,不断丰富授课形式。“互动式”的提问增加党员参与感,“开放式”的教学提升党课影响力,“移动式”的课堂扩大组织覆盖面。 “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刚准备下班的周德昂,被同工序杨校军和王宏斌热烈的讨论声所吸引,这两位党龄近30年的老党员,正围绕“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各抒己见。 近朱者赤,作为一名军工人,周德昂已经来特品公司5年了,还是群众的他总是积极参加到支部的活动中去,在生产一线,他更是深受身边这两位老党员的影响。 自开设生产线课堂以来,党员积极发挥“明星效应”,激发了生产线里的“红色生产力”,各个工序都有各自的“领头雁”,他们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群众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思想先进性。 创造创新无止境,开拓进取无止境。特品公司第三党支部承担着公司所有特品的生产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基层党支部”,2020年荣获“河南省国防科工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面对成绩,支部上下倍感鼓舞。在中光学未来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党支部将围绕党建引领、党建赋能两个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为公司做大做优做强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