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迷信日本产品质量的人士来说,日前曝光的一则新闻未免有点扎心。据悉,日本老牌制药公司——小林化工在生产治脚癣的药品时,把催眠药成份加到了药品当中,而且剂量是安眠药常用剂量的25倍!造成239人出现意识模糊,还引发22起交通事故,2人因此死亡。这家创立于1946年、销售额超过三百亿日元的制药企业因此停业。事后检查发现,发生这种不能原谅的错误并非偶然,而是积久成习。小林化工为了应付检查,阴阳账簿造假时间长达40年,近500种药品80%都存在造假。 作为人命关天的医药企业,小林化工连续造假40年,且涉及近500种药品,够“狗血”的了、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但对问题频出的日本企业而言,却有些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是徒添新的案例而已。 仿佛是为了印证上述说法,几乎在小林化工造假问题曝光的同时,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曝在日本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出现数据造假。造假共涉及11.4万多项质检数据,造假行为可追溯到2001年,时间长达20年之久。 说到汽车,对日本而言,无疑是“国之脸面”、民族骄傲,近年却在质量问题上“翻车”成瘾。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出厂汽车进行终检。后来,日产汽车关停了6家日本国内工厂,召回116万辆汽车,直接损失250亿日元。有“汽车安全鼻祖”之称的高田也发生了汽车气囊造假门事件,引爆汽车界的“切尔诺贝利”,殃及全球19家汽车企业、1.3亿辆车,自身也不得不破产。 与汽车并驾齐驱的日本电子产品同样“金身不保”。2006年,日本索尼公司笔记本电脑被曝锂电池异常发热起火事件。后来,该公司召回了960万颗问题电池,损失超过500亿日元。这一年被称为日本制造的“品质灾难年”。 成品质量不保,原材料一样未能免俗。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被曝长期篡改铝制品和铜制品的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投放市场,涉及近200家下游企业。为增加权威性,安倍晋三以首相之尊现身说法,为老东家造假“站台”。年轻时在神户制钢工作过的安倍晋三曾经因为输错了尺寸,结果生产出来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担心被辞退的他战战兢兢地过了好几天,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据《日经商业周刊》调查,有7成的消费者认为日本制造的商品品质正在变差。 因为问题频出,日本企业对曝光问题的说辞、处理都已驾轻就熟,日益流程化、公式化、符号化。甚至有人调侃,日本企业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正被日益频繁出现的“躬匠”精神替代。 不错,精致曾经是日本产品的代名词,质量曾经是日本产品的金字招牌,但接二连三质量问题的曝光让日本产品跌落神坛、跌入尘埃,日本产品高质量神话不再,质量可靠传奇难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日本产品由曾经的高质量产品跌落成今天的问题产品,我们不应作为“黑暗料理”一说了之,作为热闹一看了之,而应具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胸襟和智慧,深刻警醒、引以为戒:质量不是遗产,不是特权,而是匠心倾注,时刻不能疏忽,丝毫不能懈怠。铁一般的事实启示我们:昨天的高质量不等于今天的高质量,今天的高质量不等于永远的高质量,在质量面前,没有“护身符”,不存在“免死金牌”,不要幻想“穿越”,必须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永不懈怠,一以贯之抓紧抓好;任何稍微的大意、偶尔的疏忽、一时的不严格不负责都有可能洞穿质量大堤、坍塌品牌形象,甚至引发灭顶之灾。 相对成名已久的日本产品,中国产品的品质尚在提升当中,“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更应以敬畏之心抓好质量,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推动中国产品质量持续向上,确保高质量发展基强本固、行稳致远。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