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正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发挥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听党话、跟党走是国有企业的血脉基因,为党分忧、为国立功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当先锋、打头阵、立新功是国有企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具体表现。国有企业要发挥出题者作用和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以国家重大科学平台和项目为依托,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创造出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集团公司“133”战略的紧迫课题。从集团公司产业结构看,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机械化占比大、信息化智能化占比小,转型升级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刻不容缓;从价值链结构看,集团公司大部分企业和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任重道远;从产业链安全看,缺芯少电问题凸显,产业链自主可控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既没有回避的可能,也没有犹豫的时间。所以在部署“133”战略时,集团公司明确提出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明显提高,新建成一批创新平台,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奖项取得突破,创新成果转化成效突出,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强调必须掌握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品牌溢价,形成“独门绝技”,大力通过“强链”“补链”“畅链”“护链”行动,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发挥军工央企的产业链龙头作用。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把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推进“133”战略的重中之重,以创新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突破基础研究瓶颈、着力人才这个关键。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面向未来,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推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落实“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舞台上挥洒才华、建功立业。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