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022年的中国车市,却确确实实出了件新鲜事,那就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加速下滑,有的媒体甚至用“日系车遭遇集体崩盘”来描述。 剖析销售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描述既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板上钉钉般的实话实说。2022年,丰田汽车在华销量连月下降,全年同比减少0.2%;本田汽车在华销量连续两年走低,2022年同比再降12.1%;日产汽车在华销量连续四年下降,2022年同比下滑22.1%。随着多家日系车在华销量持续下降,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已经由巅峰时期的24.1%下降至眼下的15.3%。 如果拉长观察时间,考察更多企业,可以看到,曾经备受瞩目、纵横驰骋的日系车,已经不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香饽饽”,有的甚至成了市场弃儿,像铃木早已退市,三菱日渐边缘化…… 如果放宽观察范围,日系车的遇冷,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市场,世界范围表现出惊人的同步。2021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82万辆,相较于2019年下降100万辆;2022年1至6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173.2649万辆,同比下降了14.3%,持续下跌趋势依然如故;2022年日本汽车在本土销量同比下降5.6%。 分析日系车当下的表现,有人说,是时代抛弃了日系车,套用一句流行语,那真是:“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时代抛弃日系车的说法,的确很应景。时下的汽车市场,“得新能源者得天下”。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当然是2022年4月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比亚迪,放手向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转型,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2022年,比亚迪汽车零售销量达180.5万辆,同比增长149.4%,首次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冠军,代表中国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首次夺冠。标普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的调查也从侧面印证了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的乏善可陈,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从其他汽车品牌转向特斯拉的约19万消费者中,15.3%和13.3%的消费者此前为丰田和本田车主,标普全球移动认为,主因是这两家品牌缺乏能竞争过特斯拉的电动车产品。 如果就此断定日系车固守传统燃油车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无所作为,实在是“比窦娥还冤”。丰田推出了bZ4X系列,本田推出了e:N系列,日产也有艾睿雅上市;2022年更是纷纷亮明了电动化转型计划,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宣布将在未来5年或10年内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加快推进电动化,丰田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75%,而到2035年雷克萨斯将转型成为一个纯电品牌。尤其在油电混动领域,日系车很有话语权,业内甚至有种说法:“混动车分两种,丰田和其他。”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比亚迪推出的DM-i插电混动车型,因其具备续航高、安静平顺、性价比高的优势,让宋、秦家族的DM-i车型成为比亚迪开疆拓土的主力担当。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不会戴上有色眼镜,抛弃谁,拥抱谁,关键在是否拥有找准时代节拍的那份敏感、找出风口的那份专注。笔者以为,固守传统燃油车优势、向新能源转型上动作稍缓等方面,只是日系车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表象,而内在的原因是日系车自身缺乏了强烈进取的心,钝化了对市场的敏锐,淡化了对消费者的情感,致使消费者需求洞察不足,缺少了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工匠精神,稀释了那份寻觅节奏、关注风口的专注。而一旦技术上没有新突破,质量上没有金色名片,等于没有了敢于和竞争对手亮剑的“矛”和不被竞争对手攻破的“盾”,失去特色、沦陷于平庸的企业,“泯然众人矣”在所难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昨日黄花”不足为怪!日产车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日产汽车,2017年,因为长期使用无资质人员,进行车辆出厂安全检查且整改不力,日本政府决定将日产汽车列为无限期监视对象;2018年,日产曾因刹车系统、防侧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召回15万辆车;2022年12月,车主有效投诉问题显示,日产轩逸与天籁,占据第六、第七位,问题集中在轮毂问题和变速箱异响以及仪表台开裂和车载互联故障。谁能想到,以耐“糙”、省油、稳定作为显著标志的日系车,如今油耗造假、安全隐患、投诉不断等问题缠身、丑闻接连曝光,如果还被市场追捧、消费者争相买单,还真是“天理不容”!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日系车的相对衰落,对正在致力于弯道超车、迎头赶上的中国汽车来说,不应该简单视为天降奇缘的难得机遇,更应深刻警醒、引以为戒:任何时候、哪怕是最有影响力的车型,失去了创新,没有了质量,就会被淘汰,被新的进取者替代,在市场经济的赛场上,唯奋进者生!唯创新者强!唯始终心怀消费者基业长青!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