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那年去接“洋专家”

2024-4-26 17:05|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81| 评论: 0|原作者: 舒德骑|来自: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江津原作协主席

改革开放初期,我所在的三线建设的军工厂因远离城市、地处山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和沿海的企业比起来,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穷则思变”,我们想到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让我这个保卫处工作人员,有了和“洋专家”接触的机会。

对三线厂,当时国家提出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各厂要自己“找米下锅”维持生存,往昔搞坦克军舰飞机大炮的军工厂,有的转行搞自行车,有的在做缝纫机,有的在装架子车,甚至有个单位还做起骨灰盒。

我们的工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生存下来呢?当时我所在的工厂领导很有远见和魄力,他们突破重重阻力,排除思想干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军工系统率先和西德、奥地利等国合作,引进这些国家高精度、硬齿面的齿轮箱、联轴节等专利技术。

1983年初春,厂里引进西德的专利技术后,两个“洋专家”要到厂里来指导生产。那时交通不便,从国外来的航班只能在成都落地,外国人是通过那里的海关入境。当时,外国专家到中国来,特别是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沟来,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也算是一件大事和稀奇事,所以必须派人到成都去接他们。

从西藏当兵回来后,我在厂保卫处工作。为了两个“洋专家”的安全,厂里就委派我和另外一个保卫人员,偕同从四川外语学院借来的德语翻译小周,去执行这个任务。我们虽然身上带有武器,但领导嘱咐说,在“洋专家”面前不能说我们是保卫人员,只能对他们介绍是办公室的秘书。

说实话,在西藏青海等地,各少数民族的兄弟我倒见得不少,但从来还没接触过外国人呢!那时,外国人在我们心目中,还充满神秘和稀奇。接受这个任务后,心里免不了还有点忐忑。临走时,我认真刮了胡子,擦亮皮鞋,跟师兄借了一件廉价的西装,还正儿八经系上一条领带,打扮得周吴郑王的样子,准备出发了——现在想来,个人那形象真有点宝气,就有点像小品中演喜剧的赵本山。

宝气就宝气吧,领导交办的这个任务,光荣而艰巨,还得硬着头皮去完成呀!

那时,成渝公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从江津跑成都要整整1天,两头见黑。而且当时厂里只有1辆北京吉普车,总不能让人家“洋专家”坐大卡车过来吧,所以只能让他们从成都坐火车过来。427日晚,我们一行3人从江津火车站上车,经过整整一夜颠簸,第二天天亮才到成都。到了机场一看,从法兰克福飞来的航班,要下午5点钟才落地。这样一来,当天就不能返回重庆,只能在成都住上一晚了。于是我们只好提前安排当晚的住处。

成都当时档次最高的宾馆是锦江宾馆。我们拿着介绍信登记住宿时,房间的住宿费吓了我们一跳!虽然花的是公费,回去可以报销,但不免也有点心痛起来:专家住的单间,每晚要50元;我们住的标间,每晚要30元——天哪,当时我每月的工资,也才38.5元哪!

拿了钥匙,我们开门进了宾馆房间。房间的陈设布置,让我们大开了眼界!房间布置得不但豪华,而且很是雅致,除了壁画、电视、电话、柜橱、穿衣镜之类,还有一对沙发;两张宽大豪华的床上,竟然铺的是席梦思!使劲往席梦思床上一坐,还能把人弹了起来!那时社会上正热传一篇小说,叫《陈焕生进城》,当时的我们,真真成了初次进城的农民陈焕生!直到第二天离开宾馆时,我还在席梦思上狠狠滚了几下,不然觉得这昂贵的住宿费花得就太不值了!

下午,我们在机场接到了两个从西德来的专家。这两个专家西装革履、黄头发、蓝眼睛、鼻梁高翘、个头高大。一个叫杰克,一个叫莫尔逊。和他们见面后,我一本正经,装出一副见过世面、落落大方的样子,和他们握手致意。当时到我们国家来的外国人稀少,在机场大厅里,这两个洋人简直鹤立鸡群,竟引来不少旅客驻足,回头新奇地打量着他们。

这两个“洋专家”,倒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家做派,他们很客气地和我们握手问好。我通过翻译告诉他们行程安排后,他们连声“呀呀呀”,翻译告诉我们,他们说的是“好好好”。

我们坐出租车到了宾馆后,翻译问我晚餐怎么安排,是吃西餐还是中餐?我略一思索,说就吃中餐吧,而且让他们吃川菜。我想,人家在国内天天吃的都是西餐,恐怕早就吃腻了,让他们换个口味吧。

果然,当服务员将一盘盘川菜端上来,这两位“洋专家”随即就瞪大了诧异、惊喜的眼睛。少顷,他们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他们边吃边张着嘴不停地哈着气,被桌上的川菜麻辣得嘴皮通红、满头是汗。但即便这样,两人还是不停地将菜往嘴里送。饭吃完后,一个专家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他跑遍了世界50多个国家,今天在中国吃到的这种菜是最奇妙、最可口、最鲜美的,留下难忘的印象!

当晚入住宾馆,一夜无话。

第二天我们一起上了火车,送他们进了软卧车厢后,我找到车上的列车长,拿出工作证,给他说明了情况,请他们注意一下外国客人的安全,并请他们在餐车上给我们准备一下午餐。那时,在国人眼中,外国专家是比较珍贵的客人。列车长对我们的请求很重视,热情地送水送茶备午餐,一一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下午,火车到达重庆,厂里向地方上借了一辆品牌稍好的小车,连同我们厂的吉普车,将我们平安接回了厂里。当小车驶向江津时,无论路过城区乡村,还是田野山沟,两位“洋专家”一路目不转睛地盯住车窗外,露出欣喜而惊异的神色,还不时窃窃私语。翻译小周告诉我,他们在说中国真是个神秘的国度,这重庆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还是知名城市,长江和嘉陵江从这里流过,但现在看来这地方还很穷,老百姓的房子很旧,穿的衣服颜色也很单调。他们在商议,工作完成后还要四处转转看看。

小车颠簸着来到江津临峰山下时,厂里的大喇叭正播放着下班号声,工人们三五成群从厂里出来,他们见两个“洋专家”下了车,这些工人也纷纷停下脚来,惊异地围观着他们,像外国人初次见到中国珍贵的大熊猫一样——也难怪,这是我们这山沟里,破天荒地来的第一批外国人哪!

如此,我们把两位“洋专家”送进招待所,交给来迎接他们的厂领导,任务就算圆满地完成了。“洋专家”与我们分别时,硬要送我们一人一张钞票,面额是5马克,并通过翻译告诉我们:这不是小费,而是他们没什么东西感谢我们,留下张西德的纸币作纪念。厂领导说:“既然是这样,盛情难却,那你们就收下吧。”

后来,这两位专家在厂里住了差不多1个月,帮助厂里攻克了引进专利的技术难题。此后,按照引进的专利技术,厂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进而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益,也使厂里度过了“军转民”艰难时期,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还多年获得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殊荣。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工厂早已今非昔比,该厂已接待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英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客商来此考察参观、洽谈贸易。现在他们对外国人也好,对“洋专家”也罢,就不再感到神秘稀奇,早就习以为常了。到最后,有的外国技术人员在闲暇之余,和厂里的工人们嘻嘻哈哈、勾肩搭背、下棋打牌,同在路边地摊上里喝小酒、学划拳,还成为朋友了哩!

真是世事沧桑、陵谷迁变啊!

上一篇:养兰记下一篇: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