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重温红色经典,想了解坚韧不拔的意志,想知道女性的力量,请读一读《井冈山女红军的故事》吧。 井冈山女红军,一个崇高又圣洁的称谓。她们不仅有建制内的女红军,还有稚气未脱的学生、足不出户的农家女,甚至是童养媳,但正是这样一群女性,在革命斗争时期,活跃在战斗和生产的第一线,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之歌,为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静翻书卷,感受女性力量,如此平凡,亦如此不凡。农家妇女龙关秀为解决山里红军吃饭问题,将米缝在孩子的衣服和裤子里,伪装成孩子背在背上将粮食送上山;童养媳聂槐妆把食盐融化成水,用棉衣将盐水吸干,再将棉衣烘干,穿在身上为红军战士多次送盐。不幸的是,这些办法最终被敌人识破,她们也没有幸免于难。在那段艰难困苦而又铸就辉煌的历史时期,有太多牺牲自我的女同胞,她们怀着期待和憧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用热血争取延续红色火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参与搜集整理了井冈山女红军的故事,他说,“她们就像罗霄山脉盛开的最艳丽的红杜鹃,永远绽放在革命的历史上。”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总有女性熠熠生辉的力量。她们在暗淡无光的道路上点燃篝火,隐隐发热,其光芒可能微弱,但绝不暗淡,足以照亮古今。 从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到柴米油盐的厨房,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到充满遐想的太空,女性的身影无处不在。张桂梅扎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只为把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帮她们“逆天改命”;黄文秀把年轻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达成了为女儿“摘星星”的承诺……她们迎难不畏难、克难勇担当,一路走来,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在我的周围,也有这样令人难忘的女性。某产品直径不超过4mm,厚度不到0.8mm,又小又薄,需要在粗细砂纸上打磨四十余次,这样的精细活,女工们在打磨产品时,要用指甲盖紧紧掐住产品边缘,打磨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打磨指甲盖,日积月累下来,她们的指甲片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焊线班组里全员女工,她们焊接的桥丝最细的直径只有0.008mm,比头发丝还要细,由于金属特性,桥丝极易断裂,她们调整气息,小心操作,一天下来双眼巩膜严重充血。冲压班的工作是出名的脏和累,夏日酷暑,冬日严寒,工房内机器轰隆,纤细的女性身影穿插其中,无论是工装上料,还是焊接周转,她们各个都是技术能手。夏天风扇不能离太近,会影响产品加工,汗水伴随着她们的工作服湿成一片;冬天上身因为操作要尽量保持轻便,她们就穿着薄上装和厚裤子,贴满暖贴,在小如米粒的产品上冲孔。冲压班女工说,“这些都是能克服的小事。”产品药剂里会添加石墨,装配时粉尘聚集,装配班女工的脸即使戴着口罩也经常是黑色的,即便如此,她们相视而笑后,擦擦脸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质检女工每次发现产品有新缺陷时都会仔细观察,记住缺陷特点,并选取多批产品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通过长期经验和善于总结的习惯练就了产品拿到手就能发现细微缺陷的“一手过人”的功夫。这些女性,一步一个脚印,对工作勤恳、执着和努力,不服输、不邀功,赢得了尊重和掌声。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作着贡献,以一颗灼灼匠心,处处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用一件件产品,见证了祖国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国防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中进行的,而是靠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反复淬火、百炼成钢而成。身为女子,志似男儿。我将秉承井冈山女红军的意志,以优秀的女性为榜样,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