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市场东边那排最末端的摊位,是位身体发福的老人——一头没有杂色的纯白短发,微卷,脸上有星星点点的老年斑,不过精神挺好,年龄姑且就像是一个数字吧。 一年四季,她大多时间穿着喜庆的红色衣服。白发红衣,摊位又排在最末,竟平添了压阵脚的味儿。 一小堆带叶的红白萝卜,叶儿精神得晃眼;摊开的香菜,细根儿显得很长;几棵包得结结实实的大白菜,大叶片儿绿得让你不好意思叫它“白菜”;细长的线辣子,扭着身子说着长大的不易;几个现在都很少见的地黄瓜,倒是能勾起许多从乡村打拼过来的城里人儿时的回忆…… 老人的菜,品种数量都不多。据老人说,郊区家里有个后院,一直没盖房。“庄稼人,看地荒着就心疼。”就种了一后院的菜给娃们吃,娃们又吃不了多少,就开始卖了,一卖就是多年。 买的次数一多,跟老人就熟了,说的话比买的菜还多。 “能挣多少是多少,又不靠这养家。我卖菜,就是图个眼宽,看着菜市场里人啊,东西啊,南来北往的,心里也不慌。” 老人下巴一抬,又指向斜前方,“闺女家就在那栋楼里,到了饭点就把饭送过来了。人老没办法,还是不能坐吃等死……”打开“话匣子”之后,老人话越说越多。 说着说着,她突然身子前倾,很神秘的样子悄声问我:“你知道我妈活多大岁数?” 不等我猜,她就满脸得意地揭秘了,“活了90多那!”接下来,她又像传经般地说:“人得不停地动,你动着,身上的零件就不生锈。就像农村那老房子、烂房子,只要住人,门窗天天开着,通风透气,还能撑很多年。再好的新房,不住人,门窗紧关,几年就烂塌了。”她说这话的时候,眼里也有光,亮亮的、暖暖的。 回想起来,第一次是被那“白发红衣”吸引着去她那里买菜的,还好奇地问她高寿,得知其足龄81,不禁慨叹她精气神真足。 碰到把她的菜跟旁边摊儿的菜对比的顾客,老人也很坦然地说:“不要比了,买他的,我是没事凑热闹。” 旁边的那位摊主也很风趣,接上话茬儿说:“还是买老人家的,那么大岁数了还卖菜,不容易。”这时,买菜的卖菜的,连同看热闹的,就都笑了。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