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牡丹江畔牡丹峰

2025-2-24 15:01|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88| 评论: 0|原作者: 白芳叙

说到牡丹峰,往往让人联想起享有“朝鲜八景”盛誉的朝鲜牡丹峰,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牡丹峰。它位于牡丹江市东南郊,是世界上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原始森林的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牡丹峰)。

满语称牡丹峰为“特勒嗯”,意为高耸入云的“天岭”,处于张广才与老爷岭的第二隆起节,在地理史上有过广泛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很多自然景观,目不暇接、壮丽奇特的众多景点能满足人们对东北大森林的一切想象。这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连绵起伏的山峦酷似开心绽放的牡丹,举目四望,碧翠斑斓、绿海无边,濒临灭绝的原始云冷杉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支撑原始森林群落,柞树、椴树、山杨、黑桦等构成次生群落主体,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胡桃楸、水曲柳等成为人工绿化主力,胡枝子、榛子、忍冬、卫茅、山梅花等灌木和各种野草遍布林间,山溪奔流不息,是飞禽走兽自由嬉戏、开心玩耍的天堂,是种类多样、资源丰富的绿色宝库,是人们旅游、避暑、度假的胜地,是我们身边的绿野仙踪。

寻幽牡丹峰,首选登临牡丹塔,纵览牡丹江风光。穿城而过的母亲河名为牡丹江,毗城而立的山名牡丹峰,兴建在牡丹峰的塔名牡丹塔,看来,对牡丹的情有独钟,牡丹江人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了。这里虽然缺少“花开时节动天下”的盛况,但登临牡丹塔欣赏到的胜景,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逸兴遄飞。位于540多米山巅的牡丹塔,落成于1984年,共7层,塔基直径7米,塔高27.4米,本是用于防火的瞭望塔,如今旅游兴旺,化身为观风景览胜迹的网红打卡地。登上牡丹塔,近观群山高耸、层峦叠嶂,江山如画美不胜收;远眺牡丹江新貌,山水名城尽收眼底,北国江南名不虚传。

寻幽牡丹峰,感受的是中国人民植树造林的“绿色账本”,开展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场见学。作为满族龙兴之地,牡丹峰是清朝东北禁区的核心区域,森林茂密、物产丰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专门毁林筑路,大肆劫夺原始森林等珍稀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1958年,组建东村林场,有组织、成规模的植树造林自此开始。经过几代人近70年的精心培育、接力奋斗,山清水秀、林丰景美的牡丹峰再现人间。种植的树木中,落叶松尤其令人震撼。从山脚到山顶,满山遍野、一望无际都是落叶松身姿,棵棵挺拔伟岸、奋力向上、直插云天,似哨兵昂首、如精兵布阵,让人叹为观止。到了晚秋初冬时节,落叶松的松针随风挥洒,林间、步道顿成金色海洋,踩上去松软舒坦如同金丝地毯,让人忍不住舞兴大发、脱鞋而舞。据悉,落叶松每年径粗生长只有1厘米,牡丹峰的落叶松,最细也有碗口粗,眼前这松涛似海、绿色无垠,得有多少时间累积、多少心血倾注呀!

寻幽牡丹峰,如果把北国风光比作大快朵颐的“硬菜”的话,那么,江南风景有如念念不忘的“小吃”。藏在深山鲜人知的“小桂林”,就是独具牡丹峰特色的精品景点,将江南山水的秀巧有机镶嵌在北国风光的粗犷之中,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成为了人人争相一睹为快的精品路线。进入景区大门不过100米,跨过东村河,走过鸳鸯湖,穿过蘑菇亭,步入林荫下的石砌台阶甬道就是小桂林景区。拾级而上,道路弯弯,甬道幽幽,沿途山泉三处,泉水潺潺,一会儿冒出,泉水叮咚引人醉,一会儿隐没,悄无声息逗人寻,像和游人捉迷藏似的,叫人忍隽不禁,平添了许多灵气,颇有桂林山水风韵。步移景异,直达山顶,则风景迥异、气象万千。驻足望江亭,一望无际、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北看牡丹江水似环城白绢,牡丹江市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南望牡丹峰,巍然屹立、气势恢宏。以远眺崖为中心,石龟、一线天、仙女洞、仙女峰、神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让人赞不绝口、拍手称好。

寻幽牡丹峰,收获的不只有身心愉悦,还有精神洗礼。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基地,开展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牡丹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无可比拟的优势。牡丹江市因势利导,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牡丹峰经营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景区沿途的宣传栏,从不同角度概述东北抗联战斗经历、英雄壮举,宣传“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精神;精心设计的雕刻,再现了抗联斗争的场景。牡丹塔旁,建有东北抗联故居,供人瞻仰;牡丹塔长廊,挂满东北抗联英雄画像和英勇事迹介绍,供人学习;牡丹塔底层外墙,镌刻着由李兆麟、于天放、陈雷等抗联英雄集体创作的《露营之歌》,供人传唱。清风徐来,千山万壑顿时响起那悲壮激昂的声音:“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提醒着享受幸福生活的我们:不忘前辈艰辛斗争、英勇牺牲,珍惜今日美好时光、和平环境,奋发有为、齐心协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勇立新功。

上一篇:海棠春五首下一篇:爱深伴浅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