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于技术匠心传承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光学数控铣工胡飞嘉 在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数控铣工,他以27载春秋诠释“工匠精神”,用代码编织创新经纬,以专利筑牢技术基石。工作中多次对数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提高编程效率,用宏程序开发的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找正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约20倍,提出的以镗代铣加工零件大圆弧面工作方法提高加工效率10倍以上,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征程中镌刻下技能报国的时代印记,曾获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就是最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光学数控铣工胡飞嘉。 笃学精进淬技长 入司20余载,改变的是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他的初心和执着。刚踏上工作岗位,面对复杂的产品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下定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完成计算机程序设计、高等数学、CAD和CAM类软件应用的学习,这对于从技校毕业的胡飞嘉来说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胡飞嘉相信,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期间,他白天要完成厂里布置的生产任务,晚上还要学习到深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他不仅参加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自学考试,而且修完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全部课程。 那时候,数控机床尚未完全普及,没有现成资源可以学习,但这些困难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日夜钻研机床操作手册,反复进行各种加工试验,逐渐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并能够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和数控程序等,为后续的技术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靠着这股钻劲和拼劲,胡飞嘉在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计算机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公司承制的产品呈现出“三高”特点,即技术难度高、精度要求高、复杂程度高。在新品试制阶段,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然而,胡飞嘉始终秉持勇于挑战的精神,将攻克一个个“卡脖子”难题视为自己的使命。胡飞嘉承接的一外贸产品需加工高精度圆锥螺纹,在试制过程中时常出现中径超差等问题。胡飞嘉从刀具形状、切削用量和编程方法入手,凭借沉稳的性格、精湛的技术,解决了传统CAM类软件生成程序难以调整的问题,保证了该类型零件批量加工的精度要求,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技艺精研铸匠心 近年来,公司光学结构件用量以百万计,其精度高、结构复杂,对零件材料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存在工序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在此情况下,锻造是一种可行的加工法,为了研究出使材料有足够的强度满足生产需要的锻造方法,胡飞嘉积极参加公司铝合金异型件等温精锻研发团队的锻造切削试验。试验过程中,胡飞嘉及时对锻造试制件进行切削加工试验,为调整优化锻造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锻造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方法经过镦粗锻坯、预锻、精锻、检测、修正的工艺流程精锻成型,加工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加工成本显著降低,材料利用率由传统的不足10%提高到70%以上,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工作中,胡飞嘉针对效率提升、方法创新、程序优化等问题,提出了多条技术革新方案,攻克了生产中铣螺纹快速简易编程、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找正、超硬材料加工螺纹、影像仪图形转CAD测量复杂尺寸等诸多问题。2024年,公司承接的支架类零件需要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由于此类零件是铸件,表面不平整,导致无法精确定位,且外形上孔、槽、凸台较多,严重影响找正效率。胡飞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结合多年实操经验,创新性提出了《关于利用宏程序开发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找正功能的建议》,找正效率提高近20倍。此方法为复杂零件的自动找正提供了解决方案,可推广至所有复杂零件的自动找正,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度。 在国家重点项目产品加工中,针对复杂异形件的精度高、薄壁易变形、内形复杂和口小内腔大的零件加工难、铣削齿轮找正耗时等问题,通过技术专研与试验,他提出了《关于从螺纹刀具和走刀路径上优化加工方法的提案》等50余条建议,解决了突防装置、火攻装置等复杂异形、薄壁、深腔结构加工效率低、精度结构几何尺寸不稳定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15%以上。近年来,发表技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导编写、合作编写、参与编写出版了《西门子系统变量编程简明教程》《数控铣床实用宏程序》《技能大师谈高效精密数控加工》三本书,其中《西门子系统变量编程简明教程》被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选为大规模培训教材;在加工方法和工装设计方面取得了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软著。 永不言悔讲奉献 作为军工企业技能人才中的一员,他秉持着“强企有我,薪火相传”的信念,将自己钻研多年的技术精髓无私奉献出来,带动更多的工友由“工”变“匠”。在他看来,个人技艺的精进只是起点,唯有将技术沉淀为集体智慧,才能让军工精神在代代传承中迸发更大能量。工作中,他化身“行走的教科书”,手把手教学、面对面答疑、点对点实训,毫无保留地分享技术诀窍。 多年来,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带出一批能工巧匠,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英队伍。在生产一线,徒弟们将他传授的宏指令铣螺纹、慢走丝连续加工切割特形齿轮、以车削代替线切割加工薄圆垫片等操作法运用到实际,使铣螺纹编程时间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加工效率提高10%以上,切割特形齿轮效率提高30%,薄圆垫片加工效率提高近5倍。在技术攻坚中,团队以他创新的工艺改进方案为基石,攻克了多项长期制约产能的技术难题。胡飞嘉于2024年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师带徒”先进个人。 为了巩固培训学习成果,切实提升大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确保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工作实践,胡飞嘉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试题汇集成2061道机械加工知识题库,以不同形式发放给大家学习。同时,题库还纳入了公司机械加工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并针对出题、阅卷难的问题自行编写了自动组卷和阅卷程序。该程序可从题库中根据要求随机选题、自动评分,便于统计成绩、分析错题、排出名次,大幅提升了出题和阅卷效率。此方法得到了南阳市总工会和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的高度赞扬,并被技能竞赛裁判组所采用。 2014年,公司创建了以胡飞嘉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这也是公司建立的第一个职工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在胡飞嘉的带领下,工作室充分发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解决了生产中的诸多难题,数年来为公司带来收益逾4500万元。工作室于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梦想的光芒,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创新的力量。在未来的征程中,胡飞嘉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追求卓越,以技能为帆、以奋斗为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