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里读红楼,这不是玩穿越,更不是戏谑,而是来真的,不是泛泛浏览,而是系统地悟、立体地读。相传这里,既是《红楼梦》的孕育地,也是《红楼梦》的“产房”;这里,根据传说和考证复原修建的曹雪芹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现已成为系统介绍曹雪芹家世、生平、写作环境,交流《红楼梦》研究成果,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物馆。 1984年4月22日开馆的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国家植物园澄净湖东岸,东枕金山,北傍卧佛寺,西望香炉峰,“河墙烟柳”纵贯南北,生动再现了曹雪芹生活时代的河墙烟柳、小桥古槐的自然环境和曹雪芹茅椽蓬牖、绳床瓦灶著书黄叶村的生活场景。漫步其间,沉浸式品味《红楼梦》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追随曹雪芹足迹,一同感受飘荡在山水间独特的书香韵味,思考历史的波诡云谲,让人流连忘返、思绪万千。 走近曹雪芹纪念馆,柴门之上悬挂着“黄叶村”的题匾,出自启功先生之手;步入院中,迎面一块精致石刻,上面刻着启功先生题写的“曹雪芹纪念馆”;另一块石刻,则镌刻着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题字。院中静立的曹雪芹雕塑,栩栩如生,仿佛在欢迎游客的到访,共同探寻《红楼梦》的千姿百态。而坐落其中的全国唯一的红楼梦邮局,提供各式红楼梦主题的邮品,让游人在品味经典之余,让书香凝成永恒纪念。 绿树环绕、竹林掩映的曹雪芹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椅一桌,都依据详尽的史料和严格的制式精心复原,深深刻印着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蕴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前排展室陈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的模型、200多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等资料。后排展室内容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红学图书、文创纪念品及《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如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和民俗器物等。 眺望国家植物园,踏上始于曹雪芹纪念馆、止于香山后的白家疃“曹雪芹小道”,途经关帝庙、卧佛寺、樱桃沟,沿途星罗棋布着大名鼎鼎的“故居八景”,称得上是立体的书、流动的画、会说话的史,吸引游人走进历史与现实、传说与史实交织的五彩星空。 河墙烟柳。河墙,位于曹雪芹纪念馆西侧的河东岸。曹雪芹祖父曹寅描绘的“柔丝青可把,愁絮拨难开。惆怅横戈地,秋风拂马来”的风光,至今依然吸引游人争相前来打卡。伫立依依古柳之下,远眺西山美景,近看山色湖光云影的变幻莫测,回味包罗万象的《红楼梦》,让人不由沉醉于自然造化与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神奇体验之中。 古槐幽夏。在曹雪芹纪念馆的门前,巍然耸立着三棵粗壮的古槐,构建出古槐幽夏的经典场景。古槐三兄弟均年过三百,像慈祥的老者,用粗壮的枝条为纪念馆遮风挡雨;像睿智的先贤,陪伴游人走过春夏秋冬;像尽心的观察员,看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三棵古槐中,有一棵长相奇特,犹如一条苍龙从天而降,头落在地上,身子向上横斜伸展,这便是声名显赫的“歪脖槐”。它似乎暗示着曹雪芹坎坷传奇的人生境遇,更印证着香山百姓关于曹雪芹住地的描述:“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 古井微波。曹寅记载的“抱瓮汲深井,井深耸毛发”古井,位于曹雪芹纪念馆北侧。曹雪芹当年,就是用这井水磨墨,历经十载、五度增删,创作《红楼梦》。如今,井水依旧清澈,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荣光。这口深约30丈的古井,300多年前是当地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现成为历史文物,井口也于近年封闭,供人凭吊。 古墩远眺。“秋色召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这是曹雪芹朋友敦敏笔下的古墩秋眺。诗中所言古墩,实为乾隆为训练健锐云梯营专门建造的碉楼,高达三层,每层均开有窗户,正好可以登高观景。当年,曹雪芹就经常和好友一起登楼赏月,饮酒赋诗,欢度闲暇时光。走进曹雪芹纪念馆,在其后院就可以见到留存一座碉楼,南侧墙面刻着“古墩秋眺”的字样。因是文物,游人不能仿效曹雪芹和他的朋友,登楼远眺,一览香山地区的如画美景。 元宝遗石和木石姻缘,均在樱桃沟水源头南侧,是与《红楼梦》直接关联的知名景点。传唱至今的香山民谣进行了生动描述:“退谷(樱桃沟)石上松,人称木石缘。巨石嶙峋宝,甘泉溢水甜。山上疯僧洞,山下白鹿岩。曹公生花笔,宝黛永世传。”元宝遗石形似元宝,而《红楼梦》也有“其形似宝,然并无实用之益”的说法。据说,曹雪芹正是从这块石头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将主人公命名为“贾(假)宝玉”,称其“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寓意着宝玉虽似珍宝,却无实用之益,与石头的形象相呼应。而在元宝石南侧的巨石之中,却生长着一棵至今仍生机盎然的古柏,人们称之为“石上松”。民间相传,巨石与古松相依相伴的情形让曹雪芹大受启发,从而构思出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动人的“木石姻缘”故事,创作出举世名著《红楼梦》。 广泉古井。国家植物园的樱桃沟,在明代时古刹林立,但多数已倾圮。广泉寺坐落于沟的北侧山峦之上,至明末已沦为废墟。相传,曹雪芹曾与挚友张宜泉一同探访这处广泉废寺,寻觅古井。此处虽然景致宜人,但现在鲜有人至。 一拳顽石。在香山公园的阆风亭下,有一块形似握拳的巨石,因此得名“一拳石”。这块石头上,有清乾隆皇帝所题“一拳石”,寓意着“先人掌拳(权)”。而曹雪芹则别出心裁地称之为“一拳顽石”,象征着他对封建专制的蔑视和叛逆。 将曹雪芹纪念馆建在国家植物园,除了关联景点和众多传说,还与1971年一次偶然发现直接关联。这年4月4日,在香山地区的正白旗村39号,一座隐藏着几组珍贵题壁诗的老式民居被发现,引起了部分专家的关注,他们推测这里可能是曹雪芹著书的地方。1983年4月22日,根据曹雪芹晚年“著书西山黄叶村”的描述以及其他相关线索,国家植物园特辟8公顷土地,修建曹雪芹纪念馆,命名为“黄叶村”,并于第二年对公众开放,成为宣传《红楼梦》文化的重要平台,红迷一生必到的文化圣地,吸引游客前往探寻曹雪芹足迹,亲身体验一代文豪的生活日常,深入感受《红楼梦》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举办的一年一届的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影响日趋扩大,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专题展览、文艺演出、学术讲座、生活市集等在内的品牌文化盛会,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在享受文学与艺术的过程中,获得爱与美的体验。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