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艺苑长廊 查看内容

“技”往开来铸就昆仑丰碑

2025-6-30 14:54| 发布者: 陈利娟| 查看: 42| 评论: 0|原作者: 刘 莹|来自: 西安昆仑

当科研之光汇入时代洪流,当兵工热血熔铸国之重器,西安昆仑这片红色热土,在七十余载栉风沐雨中,深深镌刻下昆仑人矢志创新的如山意志与科技兴军的坚实足迹,更见证着他们从云端到深蓝、勇攀科技巅峰的壮丽征程。

故事的开端,在新中国初生的晨曦里。百业待举,国防尤重。西安昆仑,作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应运而生。一群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身影,带着延安的质朴、太行的坚韧,汇聚于古城西安。面对陌生的俄文图纸和复杂的机械原理,他们不曾退缩。没有捷径,便以“蚂蚁啃骨头”的笨功夫,日夜钻研,硬是将异域的技术种子,在华夏的土壤里培育生根。那份红色军工的赤诚,是他们心中不灭的灯。终于,1957年寒冬,一声炮响撕裂长空——新中国首门航炮诞生了!那轰鸣,是昆仑人庄严的宣誓:守卫蓝天的使命,自此扛在肩头。此后经年,他们自力更生,推出一代代航炮,如坚实的羽翼,托举着祖国战鹰一次次振翅高飞。

时代奔涌,浪涛指向深蓝。当舰艇防御的新课题摆在面前,昆仑人再次挺立潮头。面对舰艇防御的新作战需求,作为国防建设的坚实后盾,昆仑人将航装特品的研制智慧,勇敢地投向那片未知的蔚蓝。这既是时代赋予昆仑人的新使命,也是昆仑人自主创新的新起点。1985年盛夏,中国近程反导装备的研制,在昆仑人的决心中启航。起步何其艰难!资料匮乏如荒漠,仅有杂志上寥寥百字如星火微光。老一辈科研人,凭着一双慧眼和满腔执着,硬是从这微光中寻到了方向。然而征途多舛,至1996年,项目陷入泥潭:性能未达,前路迷茫。昆仑人骨子里的倔强被点燃:推倒重来!更新方案,研试并进。短短六个月,意志如钢,他们竟突破了所有关隘!当“海之神盾”横空出世,它不仅是斩获十项国防专利、性能比肩世界的自主创新的国之重器,更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反导新理念。那赞誉,是海风送来的勋章。

奋斗无言,岁月有声,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更大胆的构想萌生:“万发炮”。这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观念的挑战。“能不能?”“要不要?”质疑声四起。昆仑人紧握“自主创新”的舵柄,以非凡的勇气为帆,劈开惊涛骇浪。千万次严谨论证,无数次跌倒重来,他们翻越了一座座技术险峰。终于,中国近防炮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昆仑人用锐气开辟新航路,在万里海防图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闪亮的航迹。

作为国防的基石,昆仑始终与时代同行。他们深植核心研发技术之根,内强核心、外延领域,迈出了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步伐。面对末端防御作战需求,昆仑人再次以无畏之姿,开疆拓土。他们解放思想,勇克难关,期间,信息融合、综合控制、系统集成……一道道技术壁垒被洞穿;他们实现了人才、技术、管理模式跨越式转变,终于享誉世界的“陆盾”品牌应运而生。创新的目光永远投向远方,他们抢占科技制高点,研制出一系列新型高精尖装备。实现了从单一装备到系统集成、从单火力输出到多火力融合、从空中格斗到全域作战的创新升级,昆仑装备,已成为各军兵种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构成,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闪耀着昆仑防务的时代锋芒。

大潮奔涌,攀登未已。回望来路,每一次惊心动魄的破浪,都激荡着昆仑人矢志创新的豪情。那是强军报国使命的千锤百炼,是“科技至上”信念的薪火相传。前路,星辰大海。昆仑人必将扛牢强军首责,加速将科技伟力化作制胜战力。那“研发至上”的航标,永远锚定在科技兴军的深远处。他们将以钢铁的意志、滚烫的赤诚,在时代的卷轴上,激情书写新时代忠党许党、强军报国的昆仑篇章。

 

上一篇:行香子·无题下一篇:七 一 赞 歌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