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技工”到“大工匠” ——记全国劳动模范、河北长安汽车调试工张赫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追求。”全国劳动模范、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调试工张赫说。张赫自觉在生产一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河北大工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称号,是河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汽车装调工)高级考评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字为先,扎根一线铸匠魂 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张赫秉持终身学习理念,紧跟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步伐。工作之余,他潜心研读《汽车电器维修》《汽车制造工艺》等专业书籍,向老师傅虚心求教,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在“新长安之星”试生产期间,面对中门调整难题,他积极探索,创新提出“张赫调整法”。该方法将中门调整流程细化为18个精准步骤,涵盖每个动作的力度把控,先调平、再调正、最后调间隙。此方法推广后,操作人员由5组10人减少至3组6人,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近80%,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凭借这股对学习的执着和对工作的钻研,张赫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在中国技能大赛汽车装调工项目中斩获职工组三等奖,在河北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中两次荣获二等奖,逐步从一名“小技工”成长为行业瞩目的“大工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一行、争一流”的精神内涵。 “创”字为要,攻坚克难显身手 张赫在汽车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自创“望、闻、听、感”汽车问题诊断绝招。“望”,即对车体外观、内饰及底盘件进行全方位细致检查,精准定位问题;“闻”,凭借敏锐嗅觉,通过气味判断汽车部件工作状态;“听”,依据车辆行驶或部件运行时的异响,快速锁定故障点;“感”,利用身体对温度和振动的感知,察觉车辆潜在问题。运用这一绝招,他成功排查各类质量问题42项,有效避免批量质量问题下转,为河北长安减少质量损失1200万元。不仅如此,张赫还勇挑技术攻关重担,聚焦企业生产中的“痛点难点”。近年来,他牵头解决生产线老大难问题26项,其中《降低欧诺S车型侧窗与子口间隙不均C/1000》课题荣获河北省质量管理一等成果,因突出贡献被聘任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能带头人、长安汽车特级技能大师,成为汽车制造领域名副其实的技能专家。 “带”字当头,培育人才促发展 2015年,张赫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引领下,构建起课题认领、最佳实践、精准培训的高效工作机制。依托这一平台,张赫创新采用“以赛代训”模式,打造“新手变熟手、熟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的人才成长通道,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为企业培育大批工匠人才。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4名徒弟在河北省新能源汽车维修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中1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工项目职工组决赛中斩获三等奖。同时,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累计培养178人,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受聘在多所院校担任现代产业导师、兼职辅导员,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助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地,工作室荣获“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并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宣”字发力,弘扬精神树标杆 身为河北省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张赫积极投身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班组、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他结合自身奋斗历程,生动讲述劳模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其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河北平台推送,在“河北新闻联播”“燕赵先锋”、河北广播电视台“365百姓故事汇展播”等媒体广泛报道。2023年,张赫在“中国梦`劳动美”河北省职工宣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24年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通过宣讲,他激励更多一线员工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成为生产一线职工学习的楷模与创新典范,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从车间里的“小技工”到行业标杆“大工匠”,张赫用“学、创、带、宣” 四字箴言,在汽车制造一线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答卷。他将终身学习融入骨髓,让创新攻坚成为本能,把培育人才视为使命,以精神宣讲点燃匠心。在他身上,“张赫调整法”的精准、“望闻听感”的敏锐、工作室里的传承、宣讲台上的热忱,共同构成了工匠精神的生动注脚。如今,他的故事还在延续,在“工匠”征程上继续熠熠生辉。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