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焊接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类机电设备之间。他时而俯身查看设备参数,时而凝神思索维修方案,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定。他,就是葛亮。 葛亮,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北长安机电维修工,前不久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称号。从专业“跨界”到技能“破界”,在他身上,闪耀着不懈奋斗与勇于突破的光芒。 隔行不隔志:机电维修“门外汉” 的破局之战 2009年8月,葛亮带着对汽车制造行业的无限憧憬,踏入了河北长安,成为一名机电维修工。当他带着土木工程的毕业证书走进车间时,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隔行如隔山”。看着师傅们熟练地排查电路故障、调试气路阀门,葛亮连“继电器”和“接触器”都分不清楚,更别说看懂密密麻麻的PLC控制图了。那段时间,自我怀疑时常萦绕在他心头:“我真的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但年轻气盛的葛亮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白天,他紧紧跟在师傅身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实操的机会;晚上回到宿舍,他挑灯夜战,研读《机电设备维修手册》,钻研欧姆定律、气压传动等专业知识。就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他逐渐打开了机电维修的大门。 PLC战场与寒夜抢修:用执着与匠心破解维修难题 2011年,长安星卡生产线搬迁,掌握PLC控制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对于毫无基础的葛亮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编写简单的启停程序,就调试了整整8个小时,却总是在最后一步出错。但他没有退缩,将PLC手册翻得卷边,在车间角落搭建临时操作台,反复模拟生产线控制逻辑,甚至吃饭时都在用筷子在餐桌上画梯形图。正是这份执着,让他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 2013年,葛亮迎来了独立负责长安星卡焊接生产线设备运维的机会。一个寒冷的冬夜,生产线突然停止运转。他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排查了两个小时,终于发现是传感器被焊渣覆盖导致信号中断。趴在冰冷的地面清理传感器时,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设备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故障面前从容应对。此后,他养成了每天下班后记录设备运行数据的习惯,三年间记满了12本工作日志,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了团队维修的重要参考。 从技术尖兵到团队领路人:用责任与担当铺就进阶之路 2017年,通过竞聘成为机修班组长后,葛亮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对技术提升的追求也愈发迫切。面对将长安星卡生产线单班产量从150台提升到200台的艰巨任务,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白天在车间测绘数据,晚上在工作室绘制设计图,饿了就啃口馒头,困了就用冷水洗脸。在安装悬点焊机时,为了精准定位焊点坐标,他和团队成员趴在地上反复测量,膝盖磨出了血泡也浑然不觉。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当生产线顺利实现日产200台的目标时,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多年来,在葛亮的带领下,团队累计完成设备技改1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为公司创造效益500余万元。他本人也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京津冀大工匠”“200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但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看到团队里的年轻工人快速成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团队培养出5名高级工和2名技师,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人”的华丽蜕变。 2023 年春节,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葛亮却顶着狂风,步行3公里赶到车间抢修冻结的冷却塔管道。浑身湿透的他顾不上换衣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设备故障耽误了生产进度。”这一刻,不禁让人想起2019年他参加省技能比武失利时的场景。当时,看着对手熟练的操作,他深刻感受到了技术差距带来的压力。而如今,他和他的团队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的技能提升,从来都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要为集体、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传统到智造:用匠心脉搏跳动中国精度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葛亮深知,自己手中的扳手、螺丝刀,承载着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任。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每一次设备的改良创新,每一项技术难题的攻克,都凝聚着无数产业工人的心血与智慧。当他和团队自主设计的夹具精准定位车身部件,当编写的PLC控制程序让机器人展现出“中国精度”时,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与担当。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千万个像葛亮这样的产业工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河北长安的车间里,闪烁的工业指示灯如同跳动的“中国智造”脉搏,见证着葛亮用青春和汗水浇筑的梦想,也见证着新时代产业工人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葛亮正在攻关生产线设备难题 葛亮在创新工作室调试设备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