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底盘分公司万州装配点轰鸣的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他或俯身于设备前凝神测量,或与工友在生产线旁热烈讨论,手中常握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笔记本。他就是质量技术员刘强——一颗深深铆进公司发展命脉的螺丝钉。十四载春秋,他用专注与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拧紧产品质量的每一道工序,更拧紧了一名匠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攻坚克难的“破冰者”:新项目落地的急先锋 2024年,公司新品迭出,项目攻坚任务如山。刘强主动请缨成为了穿梭于多个新品项目间的“救火队长”。从T3-EV、X3-EV到X1-EV的后桥装配及模块化项目,再到星V5、星V7系列的全系后桥升级改款,每一项都凝聚着他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时间紧、任务重,他便把车间当成了家。困了,趴在图纸上眯一会儿;饿了,就着泡面对付对付。面对首次承接的ERDU60三合一项目,他更是迎难而上,从工艺摸索到设备调试,从首件验证到批量跟踪,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最终,他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成功推动该项目在长安跨越实现量产,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当第一台合格的三合一产品顺利下线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才终于绽放出欣慰的光芒——那光芒,是刺破技术壁垒的利剑,更是照亮前路的星火。 精益求精的“打磨匠”:效率与质量的守护神 在刘强心中,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提升的空间。他像一位永不满足的匠人,执着于对现有工艺的“雕琢”与优化。为解决困扰已久的整车轮边异响问题,他蹲守工位,反复观察、记录、试验,最终通过更改轴承座压装工装,一举攻克了顽疾。为了提升效率,他大胆改进半轴总成压装工艺,将原先轴承座总成、挡圈需分两次压装的繁琐步骤,创新性地整合为一次性压装,效率显著提升。他敏锐地察觉到ABS传感线故障隐患,力主引入先进检测仪,故障流出率应声而落。更令人称道的是,他通过优化工艺布局,果断将半轴总成分装与轮毂单元分装环节从主生产线剥离,如同为高速运转的机器卸下了重负,整体装配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他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牵头优化《作业指导书》《物料清单》《防错文件》等作业文件,细化工装图纸库管理,规范工装备件编码与货架,让生产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过程防错能力大大增强。 固本强基的“铺路人”:体系与标准的筑基者 刘强不仅专注于解决当下问题,更深谋远虑于构建长效的“免疫系统”。在售前服务领域,他深刻体会到标准化的力量。面对以往流程不一、操作随意的痛点,他沉下心来,梳理痛点,制定并推行了售前服务板块标准化流程,编制了详实的《售前维修作业指导书》,规范了从问题受理到修复反馈的每一个动作。同时,他优化了不合格品返修流程,让返修有规可循、高效透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筑基”工作,如同在产品质量的长城下铺设了坚实的路基。 2024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售前各项核心指标(PPM、客户反馈问题、质量损失、售前索赔等)不仅全部达标,更实现了显著降低,客户满意度稳步提升。在降本增效的战役中,他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成功完成了公司VAVE降本任务,为公司节省成本40多万元。 刘强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日复一日的俯首深耕。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工装上洗不净的淡淡油渍,车间里被他反复优化过的每一处工装夹具,都是他无声的勋章。他像一颗最普通也最坚韧的螺丝钉,将自己牢牢铆在质量与技术的阵地上,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用智慧和汗水默默拧紧着企业发展的根基,也拧亮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最质朴、最动人的精神之光——那光芒,穿透冰冷的钢铁与飞旋的齿轮,映照出坚守与创新的永恒力量。 刘强正在整理质量数据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