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南部有个靴子形状的国家,名叫意大利。 一说到意大利,脑海中很容易想到艺术,时尚,美食,足球,宗教…… 而我在意大利已经生活半年了。就这小小的半年间,要我谈谈意大利,也能拎出故事筐子大讲几天几夜。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意大利人。今天就以“食”为出发点,漫谈我身边所见的意大利。 在意大利人生活中,“吧(bar)”是普遍而重要的存在。不同于中国的酒吧,是更接近于茶馆但又具备更多年龄层次更多用途的存在。人们在吧里可以喝咖啡,喝酒,吃简餐,工作,闲聊甚至买车票…… 每个吧里必不可少的就是咖啡,而很多意大利人喜欢站在吧台前喝咖啡。对,站着!一气呵成的点咖啡,做咖啡,喝咖啡。因为他们出镜率第一的就是“espresso(意式浓缩)”,这个词在意大利语里有快速的意思。不同于国内谈到咖啡就是小资情调的慢品,而是“战斗”咖啡。“espresso”真真是浓缩,咖啡原汁,杯子只比白酒杯稍大一圈,一口闷! 对此,作为意大利异邦人的我表示难以下咽,只因实在太苦,那种橙黑色液体的状态就类比于中药,加糖也丝毫不能减轻我的无奈。对此我和朋友经常打趣,“意式一小杯,精神一上午”。 当然,吧里也供应其他类型的咖啡,不过大都朴实,无非是牛奶和咖啡的不同比配,不会有那种缀着满满奶油的咖啡。美式咖啡偶尔会被意大利人说成是“脏水”,所以星巴克永远也连锁不到意大利。 而国内咖啡店的时髦,在意大利都被打回原形。何谓“拿铁”?就是咖啡牛奶,因为“拿铁(latte)”意为牛奶。何谓“玛奇朵”?就是多咖啡少牛奶或者多牛奶少咖啡,因为“玛奇朵(macchiato)”意为污渍,好比咖啡里滴落牛奶或牛奶里绽放咖啡。何谓“卡布奇诺”?就是咖啡和牛奶的颜色类似于一个苦修士兄弟会cappuccino苦闷粗糙的袍子颜色。 不过意大利的咖啡再正宗,我却更怀念国内的咖啡,破天荒的加入红茶,奶油,焦糖甚至酒。因为意大利这种毫无创意的咖啡加牛奶,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理性逻辑的乏味,守住正统还是尝试新奇?他们选择了保守。同样的乏味也存在于披萨,意面,甜点和主食上……匮乏的食材和保守的搭配,让你无法幻想披萨和菠萝的跨界绝妙和各种酱汁配合牛排的无与伦比(在意大利人眼中,盐和胡椒就能概括所有肉或排,即是所谓的原汁原味)…… 但意大利人重视饮食吗?当然非常重视,重视到食品安全欧洲第一,重视到厨房用品千门百类……无论如何,欧洲人过于理性的思维阻碍了感性的发挥,这就是无法用意大利语完全翻译汉语各种烹饪术语的原因之一,也是我认为即便传统意大利美食享誉全球在我眼中也如戈壁滩一般荒芜的原因。 何谓欧洲人的理性?意大利人厨房工具的细分,甚至出现了捞面爪,六分切苹果器和滚式花边割面刀……还有一次我去看我们大区(省)省会博物馆,众多青铜器中出现了意大利人专门用来磨奶酪粉的工具,而且外形几乎和现今一模一样。即便欧洲青铜文明晚于中国,如此明确的工具分类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感叹欧洲人理性的直截了当,甚至到目前我都质疑是否眼花。由此可见,欧亚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的天壤之别。 在远离神学于哲学之争,科学主宰的当下,理性高踞王座,工业发展蓬勃。而理性的致命缺点就是抹杀想象力,即使大多数人并未在意甚至不相信,事实上每个人在学习科学技术,即理性的同时也在抵消想象力,即感性。比如,在你认知彩虹是光的折射之前,难道没有想过彩虹也许真的是沟通天空的桥梁,能让我们脚踏实地走过去…… 话虽如此,就当今世界而言,更多的人需要的是理性的力量来进步。而艺术领域,感性或许是亘古不变的中心,如若没有多愁善感神经质甚至狂暴的种种情感,何来艺术?好比小学奥数的典型鸡兔同笼问题,假如我们不知道鸡兔同笼公式,无法理性的通过公式直通答案,那就要通过满满一张纸的演算来到达终点,而演算一张草稿的酸甜苦辣,就是艺术最初的来源,情绪。 感情,情绪,如此抽象而又虚无的存在,贯穿艺术。大学,好比一座高山,绝大多数的专业有前人留下的路来攀爬,而艺术攀山路就止于半山,须抓住虚无的铁索自己滚爬,道艰且阻。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