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相关政府机构及业内权威人士处获悉,被拖延了十年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或将于明年3月中旬出台。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此前汽车‘三包’已下发至企业,征求意见,目前内容已无原则性改动,仅增加了些细则内容。” 企业先行试水“三包” 今年1月份,国家质检总局最后一次向社会针对汽车“三包”征求意见,并于2月初结束。此次征求意见较去年9月份有了一定改动。例如,后一版中明确指出,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两年或者行驶里程五万公里。而之前的规定是四万公里。 另外,后一版明确提出,家用汽车产品自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等重大安全质量问题可以退货,之前的规定是30日。 此外,对汽车出现质量问题纠纷后如何解决,后一版中提出了一个渠道,即国家质检总局可以组织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专家库;经争议双方同意,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机构可以选择专家参与调解工作。 对此,已有汽车厂家开始承认类似汽车“三包”的业务,如北汽在今年6月份就对外公布了其“三包”实施细则,规定车辆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定义范围内的20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之一的,消费者可以在售出后两个月内或者3000公里之内选择退车、换车或者修理;东风日产也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发布,NISSAN品牌和启辰品牌新车,因车辆本身原因出现特定范围内的品质问题,自发票开具日7天内包换。 而有业内专家认为,此前国务院通过的,并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汽车“三包”出台有着推进作用。“汽车召回是汽车‘三包’服务的前提,目前汽车召回已有法可依,汽车‘三包’面临的‘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问题或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国内汽车行业的不规范不仅仅体现在服务方面,在研发方面也存在发展桎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近期调查显示,在国产自动挡乘用车中,80%左右搭载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而剩下的20%也主要来自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 对此中汽协专家向《证券日报》介绍,由于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政策并未对外资有所限制,因此零部件技术成为制约自主品牌成长的瓶颈。据统计,仅汽车变速器一项,我国每年进口就在千亿元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但据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去年自动变速器应用已占五成以上,且大部分合资企业产品均开始采用6AT,即便是大众,也因此前的“DSG事件”,在新款的车型中采用6AT。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宏生对《证券日报》表示,目前6AT主要用于中高级车中,产品利润也是相对更高的。 国际零部件企业走低价线路谋求自主品牌配套(2008-11-13 17:22:21)转载▼标签: 汽车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洲、美国、日本全球几大重要的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今年来几乎都创下几十年来的低迷记录。面对全球市场困境,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对中国汽车市场让巨头们将更加依赖。一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取得合资企业配套机会后,开始谋划为自主品牌配套。 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系统部有关负责人在其举办的汽车安全驾乘体验活动上透露,大陆集团通过重新设计在中国生产的液压制动系统产品削减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赢得更多国内客户。 一位曾在国际零部件企业就职的业内人士说,现在跨国公司在开始进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配套,他们正在研制低端产业,凭借诱人的价格和综合技术,得到更多国内客户。这将对中国原有低端零部件件肯定具有巨大冲击。 据了解,世界零部件配件巨头德尔福、博世、大陆和电装都有这样的计划,并着重研发低成本、价格便宜和使用性强的产品来吸引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据透露,这些企业研发产品是在全球产品开发平台上进行,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研发和生产。研发的新产品在企业内部称为经济型产品,与以往的高端产品区分,价格稍高于国内目前的低端产品价格,但在技术和质量上比国内零部件要有优势。 制动系统产品占有很大市份额的大陆集团,在中国的原有客户以合资企业为主。为了给自主品牌OEM厂商配套,其在上海的研发团队重新设计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钳和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今年7月,大陆集团在江苏常熟建立的液压制动系统工厂投入量产。大陆相关人士透露说,与原有产品相比,重新设计的产品成本下降约15%。 尽管大陆、天合、博世等企业制动系统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自主品牌还是大量使用国内供应商的产品。为得到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配套的订单,国际供应商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吸引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这种方式成为他们的一种竞争策略。 大陆集团透露,他们已经得到为一款年产8万辆车的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供应制动钳和10英寸的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订单。配套的制动产品明年在大陆集团与上海汽车的合资企业――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大陆集团称,在中国,大陆集团的制动钳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为16%,真空助力器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为 20%。已经研制出换代系列产品,准备投入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以前跨国零部件生产企业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没有规模,产品低端,对价格敏感,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庞大,出口数量增加,跨国巨头开始重新审视自主品牌对于他们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外国零部件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垄断性。一旦跨国公司产品开发成功投入市场,如果跨国巨头研发的产品投入中国市场,对原来与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成长的配套零部件企业造成冲击。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