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OA、MIS等系统)的企业仅有48户,仅占总数的7.5%,部分实现的企业占59.9%,尚未实施企业208户,占32.6%;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CIMS、ERP等系统)的企业只有30户,仅占4.7%,部分实现的也只有196户企业,占30.7%,尚未着手的412户,占64.6%;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8户,仅占1.2%,尚未着手的482户,占75.5%;虽然有435户企业建立了网络,占68.2%,但只有18.3%(117户)的企业,做到每周更新一次信息;只有21.6%的企业(138户),开展了初步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销售额仅占638户企业2000年销售收入总额的0.19%。 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2. 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 (1) 国内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远小于国外大企业 "九五"期间,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据调查,2000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居前五位企业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上海宝纲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只有0.09%、0.67%、1.08%、0.22%和0.17%,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相差甚远。 (2) 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也不平衡 从现阶段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图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有路没车"或"路多车少"的现象,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 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 3. "一把手工程"原则贯彻不力 从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反映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理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是技术部门的事,让"信息中心"、"办公室"或"科技部门"抓一下就行了,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的"火车头"。 4.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个别人员的理念需要转变 。 企业信息化建设固然首先要有领导层亲自推动,但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从调查情况看,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个别人员的观念滞后。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采取的全是传统的手工方式,这样,手工人员相对比较多。实施信息化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必定要影响部分人员的工作岗位,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被个别人夸大其词,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向个别人员灌输现代意识、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 5.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 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没有同步进行,或进行得很不彻底,导致信息系统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或根本无法运行,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6.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编码不可忽视 在企业进行比较关键的数据初始化录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作好产品的编码规范,如果产品的编码从开始就制定的比较乱,没有规范。这样就势必造成数据混乱。日集月累,会系统数据会全部作废。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时,大多数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服务规范,也是造成我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出来的重要原因。 7、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采取送出去和自己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操作人员集中到专业级的公司进行强化业务培训,企业再针对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有目标的培训。另外,还举行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操作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基本上能够解决了人员的操作问题,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为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8、基础数据、系统初始化工作量大。 由于采用信息化的企业都是较大规模的企业,物资种类繁多。基础数据、系统初始化又是关系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基础数据是信息化的基础,初始化是信息化的第一步。企业首先必须作好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产成品、在产品、原材料、部门等进行了清理、核对和规范,重新登记和统一编码形成基础数据,并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讨论、核对,确保原始基础数据万无一失。 9.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 由于"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企业信息化工程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特别是重大信息工程),盲目上马,缺少"第三方"的监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在信息系统工程完成后,也没有科学定量的评测标准,企业信息化项目良莠难分,难做评价和验收,"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就很难避免了。 10、把握节奏、逐步实施,切勿好高骛远。 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0.08%,占当年固定资产投入的0.20%,而大型企业投入比例分别是0.15%和0.66%。 从行业分析: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企业建立信息化中,有些企业追求,企业的软件最大化,花相当大的费用,购置超出企业需要的范围,结果事得其反,把企业拖跨。反而,给企业背上了不必要的包袱。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稳中求快,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的工程。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