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围全国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重庆,在历时近3年“练兵”后,开始寻找新的行动路径。昨日,市经信委正式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6大路径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工业企业运行的智能化程度。多家IT企业高层告诉商报记者,此项文件出炉,说明“两化融合”将带来巨大商机,他们已决定加大在渝投资力度,全力分食订单。 支柱产业成融合重头戏 所谓的“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昨日上午,市经信委办公楼外的停车场,停放着10多辆外地牌照的汽车。“车主都是外地的软件企业高层,大多都是来打听‘两化融合’新动向的。”市经信委经济信息化处处长易小献说。 近段时间,重庆即将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消息,在企业界不胫而走。 在这份文件里,抛出一系列新目标,比如到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深化应用率要达到85%。 通过这些数据,很多企业高层发现,重庆已经形成了一份全新的方案。 易小献表示,我市拟定的新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为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大提速,汽车、能源等“6+1”支柱产业将成为推进的“主战场”。具体实施的路径有,即发展智能工业、物联网、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节能减排和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当一系列的动作铺开后,不仅企业的竞争力将全面提升,市民的生活也将随之改变。 对于这些路径如何实施,昨日,市经信委官员重点解读了智能工业、物流信息化和物联网。比如,“十二五”期间,将建立5大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7大重点行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1个专业物流平台。 商报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各大平台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和查询,就可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物联网“地图”出炉 在重庆的两化融合行动方案中,物联网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环。 按我市画好的物联网“地图”,今后两江新区将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研发基地,面向全国提供物联网产品研究与开发服务;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将是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南岸茶园新区将是物联网运营基地,将为全国物联网业务隐形提供通信、产品和业务管理支撑;同时,我市将在有条件的区县布局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市经信委经济信息化处处长易小献称,目前我市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的单位已突破200家,物联网产业链正逐步形成。到2015年,重庆物联网产业将实现投资390亿元、产值1500亿元。 “今年,重庆将着重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他透露,除了智能家居、二维码,我市还将加大手机智能终端的开发,每项应用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以二维码为例,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了二维码识别软件,就可对购买的商品进行溯源。以猪肉为例,当采用二维码技术后,市民就可通过手机了解生猪的生长环境等信息,以保障食品安全。 上百企业看好重庆商机 “目前,以IBM、甲骨文、中兴通讯、用友、金算盘等为代表的上百家企业,已经盯上了重庆两化融合的商机。”市经信委经济信息化处处长易小献说。 他说,总的说来,两化融合有两大功能,一是改造提升对传统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软件、智能终端、智能设备、智能化方案提供商均可掘金;二是催生培育新的服务业。以智能汽车为例,催生的新的服务业就包括定位、后期信息服务等。渝企可围绕以上两大方面寻找商机。 金蝶软件重庆公司总经理罗军告诉商报记者,未来3~5年内,该公司将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开发重庆市场。“意见的出台,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重大机遇。”罗军称。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周建超、中兴通讯副总裁吕阿斌等表示,看好重庆的两化融合推进,计划与重庆的部门或企业合作。 调查显示,近年来,重庆的两化融合综合指数明显提高。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例如,长安汽车建立的汽车产品智能化研发平台,与海外设计中心进行产品24小时不间断联合开发,实现了企业全球化的产品同步和协同设计,2011年新产品贡献率达到80%,自主开发产品产量占到总产量的60%左右。 新闻纵深 两化融合五大瓶颈待破 市经信委官员表示,在经过近年的“练兵”后,发现推进仍有五方面的难题。 首先,不少部门、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 其次,人才匮乏。受地域和收入水平的制约,不仅难以吸引外地人才,重庆本地人才也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两化”融合人才奇缺。重庆工业企业专职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总人数的1.2%,信息化应用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7.2%。 第三,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协同性亟须加强。“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是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应用。而重庆实现从设计、管理到制造全过程信息集成运行的企业仅2%,处于部分系统集成应用阶段的占17%,处于单元系统应用阶段或没有开展信息化的占81%。 另一个难题,是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亟须完善。 此外,信息化与企业自主创新、生产制造、产业链协作等核心环节融合度亟须提升。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