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本文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分析了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两化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选好模式,更要注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才能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把企业信息化列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针,抓住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发展、紧密依存的内在本质,为我国企业今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如何与世界接轨、如何跻身世界一流企业明确了思路和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信息技术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上升到支撑企业创新的战略举措,用它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例如,中远集团建设了国际领先的信息化系统,很好地支撑了中远集团全球物流业的高效运转,而且为中远集团从跨国经营步入跨国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联想集团通过实施信息化,年均降低成本6亿多元,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因此而有了较大的提升。统一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使企业实现了跨区域的虚拟运营;携程网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传统旅行业,向超过1500多万会员提供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商旅管理等全方位的旅行服务,成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无缝结合的典范。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和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企业信息化所发挥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功不可没。 企业信息化既是企业自身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还能为社会经济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运转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减少库存和积压,大大推进生产率的提高。传统工业借助信息化可以实现由低效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高效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CAD的应用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自动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大致分为三个过程:第一是从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前后,以会计电算化为特征;第二是从1995年至1997年,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第三是自1997年至今,以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企业信息技术与工业行业有效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极大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化工、医药、机械、建材、陶瓷、纺织、轻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MIS、CAD、CAM、CIMS、ERP等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管理,企业逐步向工艺设计电脑化、生产制造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了90%,60%以上的建成企业网站。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产品设计周期缩短了62%以上,开发成本降低37%以上。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达到28%,对于水泥、玻璃等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超过了50%。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涌现了金晶集团、鲁泰集团、新华制药、瑞阳制药等一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企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虽然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是一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企业都在孤立建设和实施自己的信息化网络与系统,形成“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率低。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功能建得多、使用得少,投入大、见效小,造成了资源浪费。 ——信息化产品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结构不合理、复制性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有的企业领导存在“信息短视”,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信息化培训不到位,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三、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要选好模式 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战略定位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按建设主体分,企业信息化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自建模式,一类是外包租用模式。企业自建模式的特点是:投入大、成本高,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严格。目前我国大多数信息化先行企业采用的是这种自建模式。采用此种方式,将会对企业在资金投入、运行维护费用、信息化人才配备和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上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压力,比较而言,这种模式建设速度慢、周期长。外包租用“ASP模式”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由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信息化服务,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由应用服务提供商投资建设,企业资金压力不大。同时不需要配备专门的系统维护人才,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日常维护费用。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跨地区管理、分支机构众多、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要结合企业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作出正确的战略定位与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应首选“ASP模式”。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资金、人才短缺,采用“ASP模式”可以克服以上不足,是中小企业低成本、短时间切入信息化,参与市场竞争的最佳选择。还没有实施信息化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分支机构多、跨区域范围大、管理分散的大企业同样适合采用“ASP模式”。对于那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可以采用自行建设模式,也可以采用外包租用“ASP模式”。世界前500强企业中,有很多企业将信息化职能以及非核心业务采用外包租用“ASP模式”,以求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核心领域内做专、做强、做大。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注意发挥三方面积极性 企业是信息化应用的主体,信息化要在企业中深入推进并发挥实效,离不开企业认识的到位、人员素质的到位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配合。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还比较陌生,投身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还不够,就需要政府、信息服务机构更积极地发挥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需要建立公共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运作相结合,需要信誉高、服务可靠性强的品牌信息服务机构携手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提供服务,需要各个企业在这个公共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和利益的共享。 (一)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应用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上,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环境。在信息化政策、信息网络和平台建设、组织协调、培训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体系,组织好培训和交流。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政府营造信息化良好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信息化环境包括信息应用服务的可靠性、可获得性以及通用性。政府应加快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打破和消除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目前通信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可以指定或以招标的方式明确当地的主导通信运营商搭建一个统一的、公共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均在此平台上提供应用服务,各个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租用公共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实现企业信息化。此外,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物流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的制度体系。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对信息化还不熟悉的企业认识、接受、启动信息化,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信息服务机构要积极参与服务平台搭建和运营 当前一些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开始注重以搭建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各地的主导通信运营商比较适合担任这个平台的主要建设者。因为主导通信运营商都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实力雄厚,具有很强的网络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目前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通信部门已经扮演起主体信息服务机构的角色。我国通信运营商正在由传统的通信运营商朝着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为主体信息服务机构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具备,可经由政府指定或以竞争的方式担负起主体信息服务机构的责任和使命。由主体信息服务机构构建一个基于电信级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信息服务。 (三)企业应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主体作用 实践表明:领导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健全机构、搞好培训、务实推进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几个最重要的保障。 领导重视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一个由管理、技术、财务、人力专家等成员组成的信息化决策和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信息化的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无条件建立机构的企业可以采取“借脑”的方式,把好信息化科学决策关。 企业信息化切忌贪大求洋,要着重解决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并在推进方式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到务实推进。有的企业把推进信息化搞得很复杂,功能设计很多、实际应用很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适应信息化系统,不但信息化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浪费了资源,还给企业管理增加了麻烦。而有的企业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做简单了,系统功能实用,操作方便,人人会用,同时在实现方式上通过外包租用快速切入信息化,企业有什么信息化需求直接向信息服务机构提出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简单是一种美。复杂了,玄妙了,人们就难以领会、不易行动了。” 企业要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让这些高级专门人才再来培训和带动企业的广大员工,提升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素质,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