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上学的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意外死亡的最主要“杀手”。长期以来,农村用来运送学生的车辆大多是摩托车、拖拉机、低速汽车,甚至是一些应当报废的车辆。车内肮脏、拥挤的环境和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解决这些隐患,让学生安全出行,是很多人的愿望。推广发展专用校车便在一背景下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国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汽车行业共同面临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课题。有媒体惊呼:“小校车牵动大民生”;校车推广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个因素” 呼唤校车推广发展
一是中小学生上学途中的交通伤亡事故频发,迫切需要推广发展校车。目前,中小学生上学途中的交通伤亡事故频发,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61、61%发生在校外,交通事故是主要的一种。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72、32%发生在农村。2010年12月27日,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当天7时40分,一辆三轮车在运送20名小学生上学的路上坠入河中,造成14名小学生死亡,事故的查处被列为国务院安委会重大事故挂牌督办事项。据报道,在这次事故中,死亡的小学生大都是来自该镇的一个村。该村小学在2004年辈撤销。学龄儿童要到四五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村子去上学。出事的三轮车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校车”。事后,许多网友发出痛心的追问:黑校车为何屡禁不止?农村的中小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坐上正规、安全的校车?近两年,类似的追问多次出现,几乎每次都与黑校车伤亡事故有关,这让农村校车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沉重。黑校车不除,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就很难避免。而要彻底消除黑校车,就必须采取措施,大力推广发展校车。
二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改革,拉动校车市场、特别是农村校车市场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全称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撤点并校”推行以来,相当一部分地处偏远、学生数量少、教学质量无法保障的人村小学或教学点被撤并。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生9940万人,比实施撤点并校前的2000年分别减少30万所和3000万人,降幅分别为53、5%和23、61%。撤点并校的目的是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也为黑校车的出现和一些贫困学生的辍学埋下了伏笔。
业内人士指出,从地域角度看,城市和农村都需要校车。在城市,由于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路途中的安全选择驾车接送,致使校门口常常拥堵;在农村,由于道路状况较差,学生上学偏远,选择乘坐农用车等社会车辆又存在危险,他们对校车渴望更加迫切。在农村,对校车的需求是刚性的。什么叫刚性?就是不能没有。黑校车的大量出现、屡禁不止从反面提醒人们,在广大农村,对规范校车的需求已经形成,而且迫在眉睫。农村校车
将成为我国“十二五”客车市场的一个亮点。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大约有9000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我国校车的需求将超过100万辆,每年更新数量将达到10万辆至15万辆的规模。百万辆规模的校车市场可以带动400亿元全新产业链。最近5年是这一新兴客车市场的初级阶段,保守估计,总需求约5万辆。
三是政府投资意识的增强,将进一步加快校车推广发展的步伐。近年来,校车在我国明显加快了发展速度。据了解,近一两年,尤其是“两会”后,国家队推广校车越来越重视,企业也相应制定了销售目标。今年1—4月,我国校车车辆共计1200多辆,而此前两年的校车总销量仅约4000多辆。目前,我国大约有32家企业月150多种车型申报了校车校车目录。由此看来,今年校车启动的速度加快了,因而2011年被一些客车界人士称为中国校车元年。
有专家认为,现在看好校车市场,有两个重要的依据:一是目前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政策力度都是空前的;二是新能源客车市场化快速推进。前者让人们看到了政府改善农民生活的强烈愿望,后者让人们相信许多地方政府有财力解决校车投资主体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受到广泛赞誉的宽甸和德清等模式,都是由政府投资或者补贴为支撑的。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00万元购买79辆校车,承担者全县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上下学接送的任务。德清县的事迹,为校车发展提供了鲜活事例,应给予鼓励和赞赏。
在5月12日召开的2011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校车成为很多企业展出的重点产品宇通、大金龙、江淮等企业都展出了校车。客车企业如此钟情校车,是因为去年7月1日,我国首部小学校车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种种迹象表明,校车开始启动。
“五大难点”,制约校车推广发展
难点之一:校车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很难获得相关支持。校车广泛推广的难点之一在于,校车本身
有着极强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可回避的是,在车辆的购买环节需要成本支出,日常运行环节也会带来成本开支;如果没有相关支持的话,谁来执行此事,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不会有人愿意赔本赚吆喝。对于德清县发展校车的事,受到人们的鼓掌叫好。同时,有专家对其后续事宜表达了担忧。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表示: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条文,因此,德清县政府出资购买高级校车的行为,完全是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倘若在政府后续补贴降低的情况下,盈利性组织盈利压力会有所增大,这就给校车的运营及推广提出了难题。
难点之二:缺乏统一的运营模式。在我国,虽然有专用校车的车辆标准,但缺少校车的运营标准。美国校车市场有完善的法律基础,不仅强制要求免费乘坐校车,对校车的资金来源、运营方式、管理与保障机制也有很详细的规定,而我国校车运营模式没有任何可依据、可执行的规定。校车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安全问题是教育、承包等体系中的相关者无法承担的。国家虽然出台了校车标准,但没有对运营主体进行要求和规定,没有协助解决运营中的收益、管理、安全等问题,使得校车市场的发展推广“有法可依、无理可循”。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传尧指出,校车负有运送下一代出行的重大责任,但目前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可用“乱”字来形容。公交公司、个体公司、旅游公司、长途客运公司都可运营,没有统一的服务主体。在我国,各地校车经营模式并不统一,主要包括政府购买车辆下发给学校经营、学校购买车辆自己运营、无政府补贴盈利性组织运营、有政府补贴盈利性组织运营等模式。此外,我国校车的使用车辆也并不一致,大有“微客、公交、公路客车齐上阵,长头车、平头车共舞”的局面。
难点之三;缺乏严格的校车管理制度。业内人士认为,校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业安全的车辆、完善的校车运营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运营主体。我国虽然已有专用校车和产品,但校车投资和管理缺失,校车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校车市场的无序和乱象,与校车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难点之四:缺乏推广发展校车的强制性法规规定。虽然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但针对校车的推广,仍然没有强制性的法规来依据。运营主体应该是谁,运营模式采取哪种,采用何种车型,这些在我国都还没有权威的规定。一位客车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关于校车的使用标准,使得专业校车推广开始有法可依,但各地政府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仍有所差异。另外,校车市场受到各地经济水平、政府政绩观念、区域交通特点等多因素影响,想要实现全国性推广还有很多困难。各地方的响应程度也有较大偏差。目前,在校车推广中,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性规定,很多公立学校也没有响应责任和义务,所以对校车推广并不热衷。与此同时,相关运营单位因考虑市场盈利问题和安全问题,对开展校车义务小心翼翼,不够热情。
难点之五: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和监管部门。
“四条措施”,加速校车推广发展
措施一:解决好政策立法、财政支持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校车能否得到推广发展,从根本说,一是取决于国家立法,二是取决于财政支持。在这方面,美国校车推广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校车推广是有强制性法律规定作为依据的。即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学生校车服务有联邦政府来提供,是和国民义务教育捆绑在一起的。用于校车的经费,由各州政府和下面的地区政府共同承担。经费会拨给各地方的教育委员会,然后由各地教育委员会采用招标形式,选择由那家运营商来提供服务。运营商会按照校车相关标准,购买相应车辆并运营。所以,美国校车推广已经是一种制度化行为。而我国仍停留在学习一种形式的阶段。校车推广不是纯汽车制造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纯产品推广的问题,是涉及到政策法规等制度性问题。不管从哪里推广,立法及财政支持无疑是饶不开的话题。不少专家强调,关键取决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态度,即要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各级政府能否以发展公共交通的思路和热情来推广发展校车。正因为如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两位有客车行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和曙光汽车董事长李进巅,不约而同的提交了有关校车的建议,从民生
的高度呼吁政府部门推进校车工程。
虽然校车市场、特别是农村校车市场存在刚性需求,但用户的支付能力较低,对一个企业而言,是一个“有名无利”的市场。为此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使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等政策工具支持校车推广发展。也可将校车购置款项列入教育经费,做到以政府为主导,实施专款专用。
措施二:解决好校车推广模式问题。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无疑是校车推广发展的关键。但在校车推广方面,国家有固定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毕竟车辆运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倘若政府能采用合理模式进行推广,无疑会使校车健康快速发展起来,也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张传尧建议,推广模式应采取归口管理,即是由交通部门、还是旅游部门、客运部门来执行,要有明确的责任部门,不能任其混乱发展。对校车车辆本身的基本配置更要有强制性要求,统一规范。在推广上,乡村、城市应该并行实施。对边远、贫困地区更应当给予资金倾斜。也有专家认为,相对而言,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以及私家车未普及,校车在农村的需求非常迫切;倘若政府能给予一定支持,在农村推广校车的意义会更大。
措施三:解决好监督检查问题。校车推广发展,人命关天必须行加强严格
的管理。这就需要政府能够加强对校车标准的落实和监督,并针对校车安全技术状况建立和执行常态检查制度。此外,相关政府部门、校车生产单位和运营主体、学校、家长、各方的责任和权力应尽快明确,才更有利于校车在我国的发展。
措施四:解决好校车品牌塑造问题。厦门慧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慧表示,对客车企业而言,校车市场是一个低利润市场,但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因此占位要迅速,以免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第一是品牌创新占位,目前很多企业的校车推广思维不够立体,没有做到营销一体化;建议企业考虑子品牌塑造,主动推动政府启动“千城十辆”校车工程等营销模式创新。二是产品要精确占位。用标准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发展校车是一件好事、大事,事实,关爱下一代不应该只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应当落实在行动上,贵在真抓实干。扎扎实实的采取系统性的措施,切实解决校车推广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切忌“叶公好龙”。
据媒体报道,“关注校车安全,关爱孩子成长”全国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活动——2012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校车展览会,定于2012年2月15日-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据了解,此次展会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呼吁全社会关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推动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校车工程快速发展,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届时将举办2012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国际校车展览及交通安全系列产品展示活动。据介绍,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将以“中国校车未来发展之路”为主题,就国内,国际校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研讨,。该展览会是唯一以全面展示、推介“校车安全标准”为定位,具有专业技术性的展会。展示将以各类校车为主,包含交通安全、防护、救护相关设备设施,产品用品等。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可以预计,我国校车推广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可喜可贺,可期可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