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企业资讯 查看内容

对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对复杂形势实现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2-3-14 15:02|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602| 评论: 0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全年产销增长呈现出徘徊的走势,以往30%以上的高增长日子已经一出不复返了。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缺定性日益突出,当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复杂形势和转型升级等严峻的挑战。那么,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加快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 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三方面的前后夹击和挑战,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企业经营环境恶化,“汉堡包效应”日益严重。
    (一)羔羊与“狼群”共舞
2011年底,在神龙汽车公司每年一度的供应商大会上,包括博世、佛吉亚、李尔、马勒等来自国内外的约40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云集南京,探讨如何分享神龙公司2012年300亿元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大盘。在中国重汽近期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签约中,瑞典斯凯孚SKF也获得了供应卡车轮毂轴承单元、圆锥滚子轴承以及密封件等价值约7.5亿美元的长期合同。
  上述实例反映的是一家国内本土整车厂商和一家中外合资整车制造商的选择。实际上,不仅在上述两家整车企业中能看到外资供应商的身影,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现实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扩容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和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在形成新的全球性汽车产业转移。
  近几个月来,世界著名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德国博世底盘系统第二工厂落户成都,将建设以生产ABS/ESP系统和传感器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德国大陆集团汽车电子工厂落户长春,将为底盘与安全系统、动力总成和车身电子系统生产包括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轮速传感器、底盘电子部件、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等在内的关键产品;加拿大麦格纳动力总成系统工厂落户天津,将生产车桥驱动装置产品和取力器单元产品;法国佛吉亚汽车部件系统工厂落户盐城,将生产汽车座椅的重要部件;美国博格华纳新工厂落户北京,将生产分动器、电子驱动变速桥、智能扭距管理器、电磁阀等产品;美国德尔福派克电子/电气新工厂落户上海,将生产汽车/电动汽车的整车线束;美国伟世通与中方合资企业落户重庆,将生产汽车内外饰件;美国李尔落户武汉,将生产汽车座椅及组件;日本爱信AW落户苏州,将生产AT类自动变速器、车载导航系统等;美国哈曼落户丹东,将生产汽车音响及电子组件。
  以上均是一些在业内耳熟能详的世界著名跨国供应商的名字,其实还有许多在业内并不太有名的外资企业,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向纵深发展,携手包括汽车橡塑件、密封件、流体系统件、坚固件等,以及与电动车相关的锂离子电池用组件等纷纷踏入国门,以期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获得在其他地域难以得到的收益。此外,国内有的地区甚至以区域整体引资的形式,加快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如最近广西柳州筹划的对东盟国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引进工作,显然已经突破了单一厂商的概念,有可能在国内形成新的外资工业园区建设高潮。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
    可见,世界著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和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犹如一群饿狼,在肆无忌惮的分享着中国的“市场盛宴”。而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则如一只只嗷嗷待哺的“羔羊”。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导致中国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继续发酵———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二)整车和主机企业转嫁危机
    1、转嫁降价风险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依赖于整车生产厂,自己处于被动、服务地位。近几年来,在整车市场降价的同时,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成为整车制造商们频频祭出的促销武器和“出气筒”。越来越深的降价漩涡,不仅将整车制造商深深卷入,而且整车企业不断要求零部件厂商降低供货价格似乎已经成为这些年主机厂与零部件厂之间关系的主题。一年一次,一次比一次厉害,在整车制造商的强势影响下,上游零配件厂商开始感受到被动降价的阵痛。但是大多数厂家仍委曲求全,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不供货,担心丧失配套资格和今后的市场。
    2、转嫁质量风险
    整车制造商们和主机企业在转嫁降价风险的同时,还不断转嫁来自质量方面的风险。当前整车制造商们和各大主机企业对质量提出了“零缺陷”、“零容忍”的要求,一旦出现质量风险和问题,所造成的一切损失,都由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买单”,在质量责任不明的情况下,供货的零部件企业各打“五十大板”,损失由几家平摊。这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和质量挑战。2011年,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就因主机企业三包索赔,增加外部质量损失数百万元。
    (三)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巨大
    “船漏又遇打头风”。近年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如铝、铜、镍等有色金属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湖南江滨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汽车发动机活塞的专业化企业,每年就因铝、铜、镍等有色金属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多支付费用数千万元。同时,电力、煤、水灯能源价格以及运输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此外,税收、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等等。
    二、 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机遇
    1、中国汽车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力有利条件。
    当前,中国汽车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有利条件和机遇:一是区域发展差异化,决定不同消费阶段并存。一线城市汽车消费领先三四线城市5-10年,各类汽车市场发展形态并存,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足够的战略机遇。二是汽车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消费仍然以首购为主,但增购换购的阻力将不断增加。发达地区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增购小型车和中型车将有所增加,在换购行为中,小型车比例有所下降,中高级车的比例将有所上升。三是消费群体年轻化,促进汽车消费个性化。随着“80后”、“90后”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汽车消费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赢得年轻,你就赢得了未来,在这点上,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是先行者。四是汽车服务贸易市场巨大。到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整体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可观,整体潜力巨大。
    2、庞大的售后市场需求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规模已是全球第一,巨大市场规模和汽车保有量也导致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庞大的售后市场需求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相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蕴含更多投资机会。从产业链关系看,我国汽车及配件市场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尤其是汽车配件行业内并购整合刚刚开始,区域龙头企业正冲破区域限制,成长为全国性龙头;部分企业则谋求跨国发展。在这样的进程中,成功突破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往往能够实现逆市增长。
    3、国家政策支持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政策,推动产业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2011年11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以汽车发动机正时链及自动变速箱哈瓦链、无级变速箱专用无级变速链、发动机紧固件、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高端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稳定杆、高精度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等机械基础件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依然看好。
    从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总体形势良好,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而且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转移的趋势明显。目前我国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全球整车配套体系,出口业务已经成为主营收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国家对合资车型国产化率的要求,促进了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也使得少数零部件企业具备了一定的高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具备了进口替代竞争力。
    5、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增速依然可期。
    2012年,随着零部件企业原材料成本回归,毛利率将出现触底反弹,如果出口高增长趋势延续,预计汽车零部件的增速将高于整车增速。由此可见,2012年仍然是汽车行业景气回升向好的一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在竞争中稳步前行。
    三、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鉴于此,笔者以为,当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亟需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三大工程”,苦练内功,内外兼修,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市场拓展攻坚战。一是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熟话说,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市场不景气并不等于没有市场,关键是能不能在有限的市场里巩固和拓展市场的份额。要巩固和拓展市场的份额,办法只有三个:一条是人无我有,主动开发适合市场消费的新产品;另一条就是人有我优,产品比别人更有竞争力,比如性价比高等;还有一条就是比别人会推销,健全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在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提高产品附加值,抓好产品和市场结构的调整,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在拓展现有主机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全面发力开拓新市场;第三,针对售后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潜力,积极采取“三新两高”策略,拉长配件“短板”。“三新”即以新形象引导用户,以新渠道网络市场,以新手段劝导终端,“两高”即用高投入强攻渠道,用高品相提升品牌实力,积极实施售后市场的“倍增计划”,全面发力售后市场;第四,渠道下沉,进一步健全销售渠道和拓展营销网络。第五,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商品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际一流品牌。一要大力实施品牌升值工程。积极构筑以品质为支撑的品牌优势;建立以品牌定位、品牌策划和品牌宣传为核心内容的品牌管理体系;做好品牌规划,制订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借助外力,开展品牌调查研究,打造高端品牌,实现品牌增值。二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信息平台,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大力宣传“企业品牌”,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企业品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影响力。
    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出口和外贸市场的拓展。采取有力措施,力争早日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同时,全面发力出口和外贸市场的拓展,积极参加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展,在国际上推广宣传企业品牌。
打好科技强企攻坚战。第一,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加大研发投入,紧紧抓住体系、人才、机制三个环节,着眼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研发平台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第二,强化基础技术和科技项目管理,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攻克行业前瞻的核心技术。加快产业、产品和工艺三大创新,掌握产业的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产业竞争的新优势;第三,加强新产品开发,以技术创新助推产品领先。公司积极紧跟国际行业发展趋势,大力开发“三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绿色环保产品。在新产品开发上,坚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开发原则,“既抓人无我有,更抓无中生有”,积极运用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实现了新产品开发由“跟着市场走”到“领着市场走”的根本性转变。一要加强新概念、高技术含量新产品的开发,引领市场。如湖南江滨公司近5年来,先后为多家主机企业开发了100多个新概念、高强度、高功率密度的活塞新产品,受到了主机企业的一致好评。二要坚持瞄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进行开发,为公司拓展市场,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产品支持。自2008年以来,湖南江滨公司就新开发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100多个。三要加大具有前瞻性的新概念、高技术含量新产品的开发,以拓宽产品技术系列,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四要在产品体系构建上,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产销体系。近年来湖南江滨公司就积极构建了“三个三位一体”的产品产销体系。即生产活塞覆盖范围实现“海陆空”三位一体;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主机、配件、外贸三位一体;产品材料结构实现全钢活塞、铝基活塞、组合式活塞三位一体。第四,加快建立人才集聚高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高尖”的人才队伍,提升创新层次,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程,采取柔性引才与重金聘才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培养、引进、用好、留住各类科技人才。要积极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打好能力提升攻坚战,提高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盘活“存量”。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技术改造项目的潜能,科学管理,优化物流,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一手抓“增量”,推进能力建设,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坚持“手上抓一个,眼里盯一个,脑中想一个”的原则,在继续抓好先有技术改造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和地方加强区域建设政策的研究,围绕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认真做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用高端项目建设,支撑企业的发展。
    (二)实施“三大工程”: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用精益的思想和方法统领各项工作,着力推进管理方式的变革,大力实施“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工程”、“质量提升工程”、“降本增效工程”三大工程,确保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施“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工程”。一是通过导入价值流图、TPM、标准化作业、快速切换等精益管理工具等手段,全面提高机加生产线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强化设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持续巩固TPM成果,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三是继续加强本质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巩固本质安全基础管理,确保安全指上产。四是加强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0)建设。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一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体系的维护和建设;以开展质量飓风行动、质量提升、精品工程、质量改进及QC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到位合格率,不断降低外部故障率,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国际化企业素质。二是深入持久的抓好“造精品强质量”活动、班组质量提升活动、外部质量风险防范管理活动,加大质量改进和攻关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加顾客满意度。三是加大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过程符合性,以过程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四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与奖惩办法》,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和考核,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关注质量、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实施“降本增效工程”。一是加强运营过程的成本监控。重点抓好生产要素管控、生产技术、工艺、资源配置、设备利用率、节能降耗等方面工作,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增值作业,持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以积极推进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成本工作的流程及成本考核制度,使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新模式。三是继续开展“成本风暴行动”。挖潜增效,开展“拧毛巾,降成本”活动;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和控制,充分掌握市场行情及价格波动趋势,利用时间差,采用比价、相机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原辅材料消耗。同时降低库存,积极消化在制品;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继续抓好降本增效项目的实施及跟踪考核,真正使项目“实施一项,见效一项”。四是严格按照业务计划控制各单位的各项费用开支。五是加强全面风险控制和管理。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