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青春年华、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事业。他们自豪地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刘永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87年,23岁的刘永长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来到了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科研产品研发工作。从那时起,刘永长扎根三线,在产品研发这个岗位上走过了25个春秋。他淡泊名利,忠诚企业,不计报酬,奉献热血,感染了周围的同事,赢得了领导的好评,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熟悉刘永长的人都能在他身上感觉到有一种东西熠熠闪光,那就是对事业的专注和执着。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是一些产品,研制难度非常大,容不得出现半点差错。2003年,刘永长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组长以来,承担了多个项目的研制,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的。但刘永长却乐此不疲,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某项目技术起点高,难度大。刘永长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精神,不厌其烦地组织项目组成员反复分析、充分论证,从确定方案、技术设计、深入加工一线到试验验证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工作时间达到十二小时,体重在一个月内减少了十余斤,换来的是产品各项关键技术,指标稳定地达到要求。经过项目组全体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该项目顺利通过了产品设计评审,并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之后,两个项目先后完成了设计定型工作。 刘永长深知,在科研开发的道路上,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在面对另一个难度大的项目上,他带领项目组同志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技术调研,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反复论证,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2010年主要关键技术得以解决。 然而2011年当项目进入工程试制时,却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刘永长放弃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和工作狂。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病倒了。为了按节点要求完成任务,他上午在医院输完液,下午就会出现在生产试制的一线。他这种不怕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极大鼓舞了项目组同志,接下来的研制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程研制的重大突破,解决了严重影响工程研制的瓶颈技术。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各项试验考核,产品试制成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长期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不仅使刘永长的业务能力有了提高,而且更磨练了他的品格和意志。 刘永长还深知,要做好科研工作,仅靠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刘永长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涯。在不断向前辈学习实际经验的同时,还自学了多门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谦虚、勤奋,再加上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的刻苦钻研精神,使他思维缜密、工作严谨,知识面广,富有创新精神,成为了一个在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人才,是公司学科领域的带头人。 刘永长对企业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认为如果不是公司给他搭建了那么好的事业平台,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此他非常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研制过程中培养人才,耐心并毫无保留地向年轻同志传授经验和方法,培养了一批专业型人才,他们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已成长成为项目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5人已经能够独立承担项目研究,并在重要项目研究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担任了3名工程硕士学员的指导教师,在他的指导下,3名学员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工作能力大大提高,现已毕业取得硕士学位。 二十五度春华秋实,二十五年的厚积薄发,刘永长收获了事业的累累硕果:今年“五一”前夕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精神上的富足,而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来自于为企业科技创新事业奋斗和奉献。”这就是刘永长的幸福观。站在新的起点上,刘永长和他带领的团队又瞄准了科研发展的前沿,为实现公司“三突破、三跨越、五个第一”的科技创新目标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