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李春燕……用他们默默无闻却又感天动地的爱心行动感动着我们。而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个比他们毫不逊色的人,她用善良和执著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之歌,用鲜为人知的付出感动了青山。她就是青山公司变速箱二厂的值班工杨长虹。 爱的缘起 杨长虹,出生在重庆大足县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虽然父亲在一个国有企业有固定的工作,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家里一贫如洗,小时候一天三顿都吃泡菜,甚至有时,母亲因忙农活来不及做饭,就盛一碗煮好喂猪的红苕或者南瓜让她填饱肚子。初中刚毕业,母亲便让她辍学,她伤心地踏上南下打工之路。建筑工地、木工厂、鞋厂、首饰厂都有她的足迹和汗水……正是在这番经历之后,她更明白了在现代社会,知识的重要性,对一些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学生,怀有一种怜悯之情。 1996年12月,刚满18岁的杨长虹顶替父亲进了青山。进厂后,她又重新拾起书本,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爱的付出 工作不久,杨长虹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身体有异样,为此,先后几次动手术,但都不能根治,只能靠吃药维持不让其继续发展。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长虹在四川电视频道看到四川某高中的一位名叫杜宣梅的女生在为某监狱的囚犯作报告。杜宣梅,没有健全的四肢,但书写的字是那样的工整、娟秀。10多年来,她竟毅然地和自己的同龄人一样学会了生活自理,从小学念到了高中。由于家境十分的贫寒,她没有穿过新衣服,住校时,吃最便宜的饭菜(一顿只花三毛多钱)。为了感谢某监狱的囚犯为自己的捐款,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引导那些失足者……这一瞬间,杨长虹彻底被杜宣梅那坚强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她当晚就提笔给杜宣梅写信,并随信寄出了一百元钱。信中写道:“看到你的报道后,你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我正在参加自学考试,由于基础不好,每次拿起书都看不进去。但和你比起来,我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不久,杜宣梅回信说:“生活就是这样,老天虽然给了我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我还是要挺过去。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做一个有用的人……” 杨长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杜宣梅圆大学梦。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有时给杜宣梅写信,有钱的时候寄点钱,更多的时候是相互鼓励。 一年过去了。杜宣梅从高中二年级升上了高三。 爱的接力 一次,杨长虹从信中了解到,杜宣梅还有一个即将进入高一的妹妹和一个正读初一的弟弟。杨长虹那颗敏感的心更沉重了:自己和丈夫一个月工资、奖金中的450元钱存起来偿还因集资新房借亲戚的钱;400元交给父母作生活费;剩下为数不多的钱给儿子缴学费和作自己的医药费。前几次寄出去的钱还是从稿费中硬挤出来的。 怎么才能多给杜宣梅一点帮助呢? 她一边压缩日常开支,一边向要好的同事和同学讲述杜宣梅的情况,以期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 一天,远在他乡的同学给她打来电话说:“你真的让我很感动,我以有你这样的同学为荣。我给你寄了200元钱,请转交给杜宣梅。以后有同样的事,还算我一份……” 这一刻,喜悦的泪水溢满眼眶。她相信,爱的接力还会延续。 爱的无私 2003年8月,她在重庆一家报纸上得知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患者需要骨髓,她马上找到那位和自己经常谈论要帮助别人的李成秋大姐,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她的大力支持后,她们分别向车间请假,赶到重庆市红十字会报名,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后杨长虹、李成秋的血样如果与某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她们将为这位患者捐献出自己的骨髓。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被抽取骨髓,对你的身体会有影响吗?”对于朋友们的担心,杨长虹说:“捐献骨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它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捐献者捐出的造血干细胞占不到身体造血干细胞总量的5%,这5%即使不捐也会在自身的更迭中死亡,且它们是可以再生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下去。 分厂组织给身患癌症的周大江父子捐款,她毫不犹豫地尽其所能;公司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她又积极报名…… 青山公司总经理龚兵在最近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说:“杨长虹同志很了不起,全体员工要向她学习,我们要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 杨长虹,一名普通得“伟大”的女性,3年来默默地向贫困学生伸出援手,毅然加入到骨髓自愿捐献者队伍。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爱心行动中,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