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旗增辉,为国防军工谱写更灿烂的赞歌。”这是我们军工战线上的共产党员们发出的铮铮誓言,这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在长安,就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35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展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他,就是长安集团机器制造公司223车间的一名普通的铣车工,刘志荣。 刘志荣,长安公司党委委员。他从1985年起年年被评为先进党员、模范党员。连续11年被评为长安公司劳模,8次评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西南地区部优秀党员、模范党员,3次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和四川省劳动模范。1991年评为四川省、重庆市优秀党员,1992年被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1993年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劳动模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05年获中华技能大奖。 刘志荣在大量荣誉和成绩面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志们都赞颂他是无私奉献的“老黄牛”。 勤学精钻,岗位进取 “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学堂,但不能不学习。” ——刘志荣 众所周知,铣工是个复杂的技术工种,涉及很多高深的数学和机械知识,对于进厂时只有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的刘志荣来说,要精通铣工技术,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他相信: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掌握不了的技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岗位能够成就事业! 他先后自学了《机械制图》、《金属切削原理》、《铣工工艺学》等20多门专业课程。这些书籍,伴随着他知识的积累,也伴随着他技能的进步。在工作中不懂就问,坚持把所学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他练就了一套独特的保证产品质量的操作技术。35年的工作中,他加工了数十万个零部件,每加工一个新的产品,他总要先消化零件图,用线面分析法分析图纸中的线条,仔细核算尺寸,按技术参数要求制定加工工艺。加工时,他总是将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装在头脑里,边生产边想办法,通过对刀具和夹具的改进,保证产品实物质量100%合格,创造出35年无废品的超人业绩,一步步成长为“铣工专家”。 巧干创新,绝技绝活 “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一身‘绝活’,做一个能工巧匠。”——刘志荣 刘志荣长期担任特型箱体的加工任务,而这类特型箱体的机构却非常复杂,位置尺寸繁多,工艺流程很长,需要加工的位置呈各种沟槽、凹凸平面,箱体上不仅各种配合孔、导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特别高,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对称度要求也非常高,加工难度非常大。这个工艺设计箱体本身有1000多个加工尺寸,要118道工序完成,仅在铣床上加工就有87道工序。要求公差最小为0.036毫米,最小壁厚仅为4毫米。箱体毛坯重250公斤,加工成成品后重量只有25公斤。这样的一个形状复杂、尺寸繁多,且箱壁较薄,精加工容易变形的零件,犹如一座大山挡在了刘志荣的面前。在大山面前,刘志荣就像愚公一样。他查阅铣车技术资料,消化零件图纸,计算加工尺寸,经常要熬到凌晨3、4点钟。反反复复没日没夜地摸索,不断试验、不断改进,刘志荣成功了。他利用普通铣床,按中间套管规格、弹簧夹头、铣车直径的使用顺序、加工部位,用一把铣刀在同一表面定位基准将多道工序及部分尺寸集中加工,创造了《刘志荣立式铣床复杂箱体工序集中加工法》,在传统的立式铣床上实现了对复杂薄壁箱体的工序集中加工。这套加工方法,减少工序34道,减少装卸产品70次,减少换刀42次,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这种加工方法具有简捷、经济实用的特点,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凭借这套加工法和超人的精湛技能,2005年,刘志荣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爱岗敬业,模范带头 “我是一名工人。作为一名工人,就是要干,踏踏实实地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刘志荣 几十年的工作劳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年站立着工作,导致了血液循环不畅,双腿浮肿,还出现了静脉曲张;双手已布满老茧,如砂纸般粗糙;长年加班加点,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头发白了,身体消瘦了,严重的胃病使50出头的他已过早显出了衰老和虚弱。 在同事们的记忆中,刘志荣带病坚持工作,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他患胃溃疡已经15年,可是,他照常加班加点,照常玩命地工作。有一次,为了完成新品开发中的急件任务,刘志荣发着高烧还坚持工作,到早上6点多钟的时候,倒在了机床旁,送到医院,缝了3针,包扎完后,他坚持让同事把他送回车间。在现场管理工作中,他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怕脏和苦,每天坚持设备维护保养,搞好工具柜、制品架、零件的物品定置摆放;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首件两检制,做到质量三无(无废品、无超差、无返修);搞好整洁文明生产和净化环境卫生,在长安公司每次检查中都获得好成绩,他所在的岗位评为了文明岗位和党员示范岗。 宽广胸怀,传帮授艺 “我是长安培养出来的,我的手艺就是长安的财富。” ——刘志荣 他这句话,掷地有声却朴实无华。也正因为如此,刘志荣总是以宽阔的胸怀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的徒弟们,他先后带出了10多名复合型技能人才,其中有3名徒弟已经考上了工人技师,有两名徒弟被评为了高级工人技师。 不管多忙、多累,只要徒弟们有技术困难找到他,他总是立即进行解答,如果遇上他也不能及时解答的难题,他总是利用晚上找资料、查手册,并将解决方法整理成几份,让徒弟们人手一册。第二天上班,就给他们讲解,一遍、两遍,不厌其烦。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员朱国平、杨必军、刘振宇、陈彬等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生产的骨干。在他的指导下,他带领的铣工队在长安公司技能运动会上获得了铣车操作技术团体一等奖,参赛的选手分别获得了2-6名的好成绩。在重庆市职工技术技能比赛中,他带领他的学员们捧回了第三名和第五名的奖杯。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