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产业纵横 查看内容

“50%自主品牌”比例惹争议 必要性遭质疑

2006-6-21 00:00|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725| 评论: 0|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尽管概念模糊,但是50%自主品牌的规定已经对相关合资公司的策略产生了影响。
  两个明显的例子是,不久前,上海通用推出的君越和神龙公司推出的凯旋两款新车。 
 
      在这两项联合开发中,中方的设计所占比例都达到了50%。
  如果进展快的话,《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在两个月之内公布。这是参与了《纲要》起草和讨论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傅连学6月7日向记者透露的信息。
  《纲要》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牵头拟定,形成草案后提交发改委讨论。截止目前,纲要讨论稿还在行业内征求意见。
  《纲要》一旦公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命运将彻底掌握在其手中。"自主品牌必须达到50%"的规定。已经引起了国内汽车企业,尤其合资厂商的高度重视。
  《纲要》正式出台后,将着力阐述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发展”、“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三个核心问题。记者从有关渠道得知,《纲要》将首次对国内汽车企业提出“自主品牌必须达到50%”的规定。截至目前,纲要讨论稿还在行业内征求意见。
  模糊的自主品牌比例
  《纲要》出台的日期日益临近,这份关乎中国汽车业未来五年发展道路的战略性文件最关键的问题———自主品牌的地位———目前仍旧没有定论。
  据记者了解,该纲要讨论稿中指出,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比例要达到50%。但是50%的比例如何计算,是按一个汽车企业中自主品牌的产量计算,还是按联合开发的中方所占股比计算,甚至是按照其他标准计算,纲要并未做出说明。
  另外,纲要中所说的自主品牌是否包括商用车,也没有说明。如果包括商用车,那么对于很多汽车企业来说,这个要求比较容易达到,否则比较难。对于纯粹的乘用车企业来说,如果不包括合作开发和联合开发,大部分企业也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合资公司来说,根本就没有自主品牌,所以自主品牌的比例更是无从谈起。如果纲要最终确定了较高的自主品牌比例,那么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无异于面临异常严峻的生存考验。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概念模糊,但是50%自主品牌的规定已经对相关合资公司的策略产生了影响。
  两个明显的例子是,不久前,上海通用推出的君越和神龙公司推出的凯旋两款新车。君越引入的只是北美别克同名车型的底盘,而外观及内饰的整体设计、动力系统的搭配、悬挂的调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由上海通用自己完成的。同样,凯旋也是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典型例子,这款车由神龙和PSA联合开发的车型,知识产权归合资双方共有。
  在这两项联合开发中,中方的设计所占比例都达到了50%,这意味着,50%自主品牌的要求已经对上海通用和神龙汽车的产品开发策略产生了影响。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纲要的规定影响了汽车企业的策略,参与纲要讨论的汽车企业提出的建议也影响了纲要的表述。
  50%还是60%?
  除了“50%自主品牌”这语焉不详的表述外,《纲要》中有关于乘用车自主品牌比例的详细描述亦不明朗。《纲要》的几次修改中,就针对自主品牌的使用范围和比例有过不同的意见。
  4月份,多家媒体相继披露称《纲要》(草案)指出,“发展自主品牌,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目前尚不清楚,乘用车60%的自主品牌比例是否是整个汽车企业50%自主品牌比例的修改版本。
  针对这两种不同表述,傅连学表示,自主品牌的比例及计算标准这些问题都还在讨论中,目前不便透露。
  不过,对于60%的比例,有不少专家表示这个目标偏高。而且市场占有率是无法人为提前设定的。自主品牌的比例由市场份额决定,而后者又取决于消费者认可度。人为规定要达到多少比例是没有意义的。
  而不论设定多高的自主品牌比例,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计算标准都将是难题。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按照产量来计算行不通。产量最终应该由市场来控制,产量增加了但是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变成库存。按照设计产能计算也不行,投资不到位等其他原因有可能使产能规划成为空谈。至于说按照联合开发中中方所占的股比来计算,钟师则认为这只是合资企业玩的一种把戏而已。
  设定比例引争论
  在讨论纲要以何种表述确立自主品牌地位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大环境是,各行业正在大力落实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政策,汽车行业关于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讨论和实践也是热火朝天。而且全行业对于自主品牌关乎中国汽车业未来前途这一观点已经形成了共识。
  汽车行业著名老专家、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一子在参加某媒体一个访谈时表示,在规划纲要里“一定要规定一个自主率,”但是“在一个5年计划里要达到60%,也不那么容易”。
  现在中国人自主的比率也就最多20%-25%。所以接受采访的人士,无一例外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发展自主品牌的关键是创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来促进自主品牌的成长。比如说统一内外资、合资企业的税率,以及其他一些鼓励和推动开发的措施。”
  原因很简单,只是硬性规定自主品牌的比例,而没有具体措施加以推进,多少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纲要》本身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明确规定自主品牌比例显得很奇怪。
  一些汽车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对自主品牌比例的规定也有保留意见。一位合资厂商的高层透露,“如果对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自主品牌方面进行一些规定,进行适当引导,还是可行的。可是对于那些股份制的汽车企业以及合资公司和民营企业并不适合。”
  很明显,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就是自主品牌。而国外汽车企业进入中国,肯定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过于强调自主品牌,也会威胁到现在汽车业格局里的一些利益团体。”

 

作者:史宝华 责任编辑:邵钰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