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徐凤雏,不仅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凤雏”先生,想起了他的胸怀韬略、满腹经纶。初见徐凤雏,这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第一批科技带头人,建设工业公司发动机研究所设计二室主任,略显清瘦、干净利落,一股温文儒雅的书生气息。他正伏在靠窗的办公桌上,睿智的眼光在图纸上仔细搜索,并不时用红笔在上面勾画批注。 出类拔萃 “发动机之于摩托车,犹如心脏之于人。一款好的发动机,就可以支撑一个系列的摩托车。”徐凤雏一语道破了发动机对于摩托车的重要性。 徐凤雏1985年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建设工业公司与摩托车发动机结缘,从基层单位的现场技术员到发动机研究所设计二室主任,徐凤雏在20余年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参与了50至400型十几种发动机的开发。在CY80、JY110发动机的国产化过程中,徐凤雏带领项目组成员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解决国产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使国产化获得成功,从而使本公司获利润数亿元;完成了国家重点新产品“125CC环保型卧式发动机”的设计、试制、试验,使该发动机在未加装任何尾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排放仍能达到国家第二阶段排放法规的要求。 由于其过硬的技术,徐凤雏担任了中国内燃机学会材料与工艺分会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高级会员、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职务,并先后获得兵器工业总公司、重庆市、集团公司、建设工业公司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成果奖等荣誉,获得了15项专利授权。 目前,徐凤雏担任建设工业公司“骑式芯”发动机项目技术负责人,正带领组员们日以继夜地为建设工业公司实施“五芯”战略添砖加瓦。 苦中作乐 “发动机设计是项苦差事,但我们苦中有乐。” 发动机设计工作千头万绪,从整体思路的确定、结构设计、方案修改、试制生产、批量生产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多年的研发设计工作中,令徐凤雏记忆犹新的当属250型骑式车发动机设计了。当第一辆样车组装完毕后,项目组成员迫不急待地一试身手,但谁料想一脚踏下反冲起动杆,发动机却不争气地抱死了。“刚才哇哇坠地的孩子”就不幸“夭折”,徐凤雏的心里甭提多难受了,立马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周而复始地开始了拆装、查资料、计算、论证、试验。一天、二天、三天……徐凤雏寝食难安。“离上市计划越来越近,但问题还没有找到,怎么办?只有从可能影响发动机抱死的多个因素同时下手,争取一天算一天。”想到这里,徐凤雏重新安排了组员的工作重点,多管齐下找原因、做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耗时两个多月,样车再次“全新亮相”。开锁、启动、挂档、加速,在场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的眼神聚焦于试车人员的一招一式。直到样车如猛虎般冲了出去,大家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算踏实了,现场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因材施教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让他们共同进步。” 发动机研究所设计二室共有13人,大多都是2003年以后才进入建设工业公司的,为了让他们能更快上手,徐凤雏在传帮带方面用心良苦。“每位员工进入设计二室的第一堂必修课就是拆装发动机。一套发动机有上千个零件,光装配图、零件图就有三四百张,要想设计它,就必须先熟悉它。”在员工们拆装发动机的同时,徐凤雏则常常守在一旁关注着。 有多少名员工就有多少种管理方式。徐凤雏不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还是一位管理的高手。他对全室人员实行梯队化管理,对于才入门的员工,让其在熟悉发动机的基础上,从浅至深地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对于能独挡一面的员工,则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其独立处理现场问题。 与此同时,徐凤雏还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电视讲座教材《摩托车的结构保养与检修》、兵器工程师进修学院教材《摩托车技术》、《建设摩托车》等书的编写,并指导本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博采众长 “日本人做事一环紧扣一环,仔细认真。”谈到在日本研修期间的体会,徐凤雏神情肯定。 到日本零距离感受摩托车生产巨头的风采,令徐凤雏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日本人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一切按程序办事的严谨作风;二就是超强的市场预测性、前瞻性,以及完善的基础管理。“相形之下,国内摩托车研发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需要我们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 “其实,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的称号不属于我个人,而应该属于整个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谦逊的徐凤雏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