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句,来形容一个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青山公司信息化办公室助理工程师张鲲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致力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人人称赞的成绩。2006年10月,他获得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表彰,被评为“全国信息化先进个人”;年底,又被青山公司评为“学习标兵”、“读书自学活动标兵”。 张鲲鹏,2000年从长春光电机械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分配到青山公司变速箱二厂,主要担任计算机网络管理。 一天,领导找到他:“鲲鹏,你能不能编写一个工具管理程序?” 这个编程涉及到的大部分知识,可以说课本上根本没有。他深知编写这个程序对分厂管理的重要意义,爽快地接受了这个使命。 那段时间,他一头扎进技术资料里,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难点,不是翻遍手边的书籍,就是上网查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天的奋战,他编写出“工具管理程序”、“材料管理程序”,得到了分厂领导的一致肯定,并获得了公司的技改技革奖。 2002年,张鲲鹏调到变速箱一厂工作。他对原有程序又进行了改进,编写出新的工具管理、材料管理程序。张鲲鹏会编程的消息一经传出,找他的单位多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又为品质部、保卫处等单位编写了“量具管理程序”、“人口管理程序”。 一个合格的IT人员,其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攀登的漫长历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前进的状态,与时代同行。张鲲鹏深知,自己虽然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但理论与实践有很大差距,并且知识更新很快。每个月,他都要固定拿出一笔钱,用于购买《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光盘等专业知识书籍和资料。2006年,他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企业信息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证书。 知识总是毫不吝啬地回馈有心人。2004年,他调到公司新组建的信息化办公室。 2005年,被选进ERP项目。关于ERP有这么一个说法:“不上ERP是死,上ERP是找死。”应该说,上ERP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何在这条充满荆棘坎坷的道路上走好,既是青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项目组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先期策划人员,张鲲鹏深知,必须对ERP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做好准备工作。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参观学习了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听取了有关专家的宝贵意见,他对ERP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ERP要成功,必须靠项目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行。而刚刚组建的项目组A角们对ERP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因此在自我学习提高之余,他抽出时间对项目组A角进行培训。经过培训,ERP项目组A角对ERP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理清了自己在ERP实施中的定位,为ERP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005年10月份,公司开始正式实施ERP,他参与到项目定义、方案精做、系统构建、上线切换、上线运行支持全过程,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协助双方项目经理做好项目的协调控制工作。特别是在项目最关键的上线切换过程中,主动承担起所有静态基础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进入ERP系统前的牵头收集整理工作,对进入ERP系统的各项数据,以《数据收集整理总控表》的形式进行责任分解、进度控制,同时结合ERP系统的要求,制定出各类数据收集模板,方便相关单位进行数据的提交。 在项目多轮沙盘演练和最终用户培训及测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顺利上线,他又组织公司ERP相关单位人员一起参与到演练、培训和测试工作中。夜深了,同事一个一个相继回家,作为负责全部部门测试的他还不能走。为了不耽误ERP项目的进程,本来住在厂外的他,决定临时在厂里租房,这样可以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ERP项目上线运行阶段,为了及时解决在ERP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公司坚持巡视和早会制度。他每天坚持收集ERP各相关单位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主持召开早会,使各种问题得到有效的监控和圆满的解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06年10月19日,ERP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他马上又投入到公司ERP二期和柳变公司ERP项目的调研准备中。为公司ERP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他仍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