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8000多天,蒲含友从1985年起,已经在58所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陪伴了4任所长,即使在58所处境困难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也放弃调离,成为了坚定的固守者。 和善的微笑、浑厚的嗓音、利落的举止,那双看过了60年人生风雨的双眸依然矍铄有神。见到蒲书记,一时间,我的脑海里叠现出一连串形象——儒雅的学者、严正的书记、和蔼的长者……正是这个为58所发展壮大而精心谋划、辛勤耕耘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成为了职工群众心中的好书记,树起了一座座难得的口碑!
“书记以大局意识维护班子团结” ——历任所长如是说 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团结齐心的领导班子是企业制胜的关键,58所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有一个和谐的班子,58所才历经风雨迎来了如今的快速发展。 “书记以58所大局和发展为重,而很少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现任所长岳曾敬指出了蒲含友与4任所长均能和谐相处的奥秘所在。 无论所长年少年长,哪怕是所党委培养起来的年轻领导干部,蒲含友也从不摆老资格:“行政上的事情所长拍板说了算。”班子内部决策出现不同观点的情况不可避免,蒲含友虽然在会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一旦班子讨论决定的事情,他都会全心按照决定执行,从不向外发表一句异议,甚至会代表班子去做大量的解释和劝说工作。有一次,对某一减员增效的决定蒲含友并不赞成,但面对集体决策出现的不良后果,他并没推托责任、不管不顾,而是为了58所的整体利益积极奔走解释。 作为“把关人”,对于重大决策,蒲含友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总会站在班子其他成员的角度做换位考虑,努力寻找党性与经营性的协调点。比如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行政看重的是技术、能力,而党委更多关注素质、品德,如果各执一词、过分偏重,则不利于研究所的健康发展。蒲含友积极促成相互理解、共同选拔。如今,58所技术、素质双过硬的中干队伍保障了该所的高速、健康发展。 有时,面对班子成员的不理解,蒲含友也没有一句埋怨,而是为了58所的利益继续负重前行。在把所电量传感器研究室独立出来成立维博公司的初期,负责融资的蒲含友在平衡投资者与所里职工利益的时候,并不被所有班子成员所理解。“以58所全局利益为重。”蒲含友在此信念的支撑下,仍然以满腔热情奔波于各方之间,他站在不理解他的人的角度想问题,耐心说服、分析,终于以实际结果获得了大家的信服。 “大家的工作都是为了58所的利益,有矛盾也是工作上的不同看法,而不是个人间的什么恩恩怨怨。”这是蒲含友大局意识的支撑,也是他给大家一直灌输的观念。在其宽广胸怀与大局意识的感染下,领导班子都敢于在会上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虽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会后仍然相互支持、和谐共处。
“书记勇挑重担助推科研生产” ——共事20余年的同事如是说 “虽为老书记,可蒲书记的思想观念却一点也不老。22年来,他一直是改革的先锋者。”与蒲含友共事20多年的副所长钟世彪告诉记者。为了给科研生产铺好路,蒲含友挑起了一个又一个重担。 上世纪80年代末,面对国家对科研院所“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决策调整,是抓住机遇搞改革,还是双手向上等靠要?蒲含友带领班子及时转变观念,立志改革图强,积极支持所长实行“科研项目承包制”,成功开发出电量传感器与数控民品,确立了58所两大民品发展方向,引导58所率先实现了技术与产业、技术与市场的接轨。上世纪90年代,在国家要求科研院所企业化管理的号召下,蒲含友和所领导“一班人”大刀阔斧精简管理处室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并拉开奖金分配档次,将工作质量引入考核标准,实现了人事与劳资分配的重大革新。 天命之年,壮心不已。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立后,蒲含友身为党委书记,带领研究所“一班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部署,全身心支持所长抓好研究所的改革和发展,同心同德地实施集团公司的“622”战略。几年来,他们志在“军品立位”、“保军报国”,几乎未进入军品领域的58所逐步进入到军品的研制序列中,承担了5个型号项目的研制,并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个抓总大型武器装备项目中的火控分系统总师;他们坚持“民品兴业”方针,打好“民品大发展”战略,打造出了数控、传感器与军用通用电子三个优势产业。在集团公司鼓励创新的环境下,2001年,58所决定创新经营模式,把电量传感器建成一个自主经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股份制公司。但如何融资?需要哪些步骤?与58所的关系怎样?这一切空白的背后也隐藏着风险。年过半百的蒲含友毅然承担了融资策划的重任。实地认真考察,严格选择证券公司,随时向专家请教,亲自执笔整理材料,与班子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最佳改革方案。另一方面,为了融资,2002到2004年,蒲含友不停地奔走于集团公司、绵阳市政府、科技创业园、两金管理中心等众多机构之间。蒲含友头上新添的白发没有白费,两年的时间里,新成立的维博公司已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没有歇息,蒲含友如今又投入到了数控产品的公司制改革中。 除了协助行政承担改革重任外,蒲含友还处处围绕行政开展党委工作。党支部书记会议、中干会议,蒲含友总要强调行政工作。着眼每年科研生产中心任务,党委都会开展一项主题活动。今年在开展“爱所、献策、做贡献”主题活动的同时,还按照集团公司总经理徐斌强调的管理创新要求,党委把加强科研生产办公现场“6S”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此外,面临对集团公司意义重大的某军品项目任务繁重的紧张局面,在所党委的领导下,所工会也迅速组织起该项目的专项劳动竞赛,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由此,“一切以科研生产为中心,全力实现‘622’战略目标”的舆论氛围充实在了58所的每一个角落。
“我不是党员,但我觉得有蒲书记 这样的好干部是职工的福气” ——一个职工群众如是说 在蒲含友的履历中,个人荣誉很少,最高级别的荣誉是“四川省军工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是评不上,而是他总是把荣誉主动让给行政领导、让给科研人员、让给下属、让给一线职工。淡泊名利的同时更是对科研生产工作的鼎立支持:“他们多些荣誉对58所的科研生产发展更有利。”推选朱森元所长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蒲含友亲自把关申报材料,并拟定文件号召全所学习;“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力推行政领导;集团公司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他也执意推举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辛勤工作的下属;四川省工办“文明家庭”的荣誉,他更是拱手让给一线职工…… “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好。”蒲含友对干部严格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58所每年的党课都是以廉政教育拉开序幕,蒲含友更是用自己的言行对“廉洁自律”做出了最有力的诠释。出门办事,他都是自己掏腰包招待随行司机和工作人员,可去可不去的宴请他坚决不去,外人送的礼品他都如数退回。每年的兼职报酬,他也是没拆封就交给了监察部门。有一次,蒲含友的爱人患病住院,开始他骑车给爱人送饭,但经过7、8公里的颠簸后,送到爱人手中的饭菜只剩下了一半,望着妻子,他无言以对。在大家的劝说下,蒲含友才借用了所里的公车,但立下了一个前提:按照所里的私人用车制度,办理了交费手续。蒲含友就这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今,58所领导干部都主动把礼品礼金交纳给监察审计部门。正气在58所攀升! 在蒲含友身上,还有很多的人格魅力在闪光。“敬业”,他每每出差回来都直奔单位,有时晚上陪完客人还要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今年年底要60岁了,蒲含友站在最后一班岗上,工作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胸怀宽广”,对于因工作误会漫骂过自己的职工,蒲含友仍然充分肯定其爱人的成绩,主动提出为他申报先进、提高待遇。“亲和力”,对于找自己诉苦的同志,不管他们态度如何,蒲含友从不以工作忙而推脱,总是不愠不火,耐心聆听,无论能否落实,必定给予反馈意见。分管人事工作时,他还主动与每一个新进职工谈心,并总能迅速叫出他们的名字、熟悉他们的情况。“关爱”,有职工生病,蒲含友只要在所里都会前去看望。逢年过节,他也总会慰问退休职工,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被职工当成了贴心人…… 登山、钓鱼,追求宁静又饱含对生命的热情,蒲含友的爱好恰当地折射出了他的人生哲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蒲含友在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下,默默地执着于对“保军报国,强企富民”事业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