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工农红军在雅安境内翻越夹金山,留下长征精神在此代代相传。而今,根植于雅安热土的四川建安工业公司内,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为民族汽车工业之崛起而奏响的创新主旋律正鼓舞着2000多名建安人,前进在“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新长征路上。 创新从“洗脑”开始 智慧和思路也是生产力,建安人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总经理曹汝年给记者讲了个启智小故事:为满足奇瑞公司盐雾实验的要求,5车间的奇瑞后轴电泳涂漆生产线的传动速度要由每分钟400—600转降为每分钟200—300转的速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相关人员都找主管副总工程师诉苦:降速度就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这时,有个工人却想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能立马解决难题的方法:在挂钩上多挂一根后轴。如此一来,虽然速度降下来了,但生产进度却保证了,还不影响质量。这件事让曹汝年非常感慨:如同解一道几何题,有同一个目标,却有不同的求证方法。关键就在于思路上要创新。只要想到了,很多东西就像窗户纸一捅就破。 如何让大家主动去捅那层纸?《建安人》报、闭路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掀起猛烈攻势,天天讲创新,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徐斌总经理关于自主创新的讲话,建安公司鼓励自主创新的规定、措施,在员工中间的创新先进个人都成为了宣传重点。才从昆明参加完集团公司创新座谈会归来的曹汝年,虽然还没拿到学习文件和会议总结,就立即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凭着自己的笔记和理解,把似乎还冒着热气的最新精神传达到与会同志,要求迅速把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实现“5106”战略第二翻,离开创新是绝对不可能的。 “创新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改进也是创新”。总经理曹汝年和党委书记潘天明面对记者对创新的提问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也就是在这种朴素的创新观念指引下,广大员工不再感到创新与自己的距离,而是主动从身边发现问题,从小事入手持续改进,全体员工都成为了创新的主体。党委、行政、工会纷纷把创新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合理化建议”更是给员工提供了彰显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股重创新、想创新、争创新的激流在建安深处涌动。 先走好再开始跑 “原始创新是必须的,但面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先引进技术,通过扎实地消化吸收,再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条捷径。”曹汝年对创新的如此见解,源于建安公司从第一代微车桥发展到第五代的创新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初,建安开始生产第一代微车桥时,完全是“依葫芦画瓢”,一板一眼地按照从日本引进的图纸进行生产。他们认为,自主创新一定要像小学生一样,跟着老师先识字、造句,再写短文,最后才能写大文章。但如果只是拿钱买别人的文章,自己永远也不会写。掌握核心技术也是如此,必须从原理开始,一点一滴从根本上去掌握所有技术,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建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随着对微车桥了解的逐步深入,建安在第二代产品上开始尝试一些小改进。进入第三代时,倚靠哈飞整体式桥产品平台,建安根据原材料、工艺水平实际情况和用户使用情况,在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工作,造出了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微车桥。不再被外国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建安科技人员,在2000年生产第四代微车桥时,更是丢掉图板握鼠标,果敢地“跑”上了自主开发的快车道。第四代产品奠定了建安在中国微车桥行业内研发能力第一的位置,使建安实现了“哪里有微车,哪里就有建安车桥”的梦想,销售收入由5年前的1.7亿元跃升到2005年的5.37亿元。 就这样,以产品为中心,历经了四代微车后桥的建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研发平台,培养了一支高效的研发队伍,微车后桥的开发速度由原来的18个月缩短到目前的两三个月。 自主创新实力的日渐雄厚让志存高远的建安人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微车桥设计完成,试制阶段进入尾声;轻车后桥通过4年的技术积累,创新工艺,掌握了齿轮这一核心技术,初步形成规模,并在明年形成10万套的生产能力;轿车悬架继去年与长安联合开发后,初步掌握了设计流程,成功开发了CV9悬架,并着手开发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奇瑞A21悬架系统及其他轿车悬架产品。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 2005年3月10日,33名建安员工脸上的笑容,在春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灿烂。这一天,他们参加的西华大学专升本学习班正式开学。这是建安公司对符合大专以上学历,年龄40岁以下,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员工组织的强制性学习。近20万元的学费全部由公司掏。 潘天明书记对记者多次谈到人才的重要性:“离开人才,创新只是空中楼阁。”近年来,建安扎实推进“人才工程”,建立人才库,铺设技术、技能、管理3条成材道路,采用自学、培训、送外进修等多种方式,为员工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设备能源部高级工程师李均社,被选派到南京理工大学学习,回到建安后,成为专门从事后桥专机设计的“专家”;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康、陈海被派往英国米纳公司共同开发轿车悬架产品,成为建安开发CV9悬架的骨干;公司副总工程师彭文华等5名在职工程师被选送到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深造,取得了硕士学位……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已经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目前,建安公司仅技术中心就有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24名、助理工程师32名,直接从事新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达60余人。建安还制定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修建大学生公寓、提高新进大学生待遇并发给安家费等。近几年,每年都有15名以上的大学生被吸引到建安工作。 然而,随着对轿车悬架研发的深入,建安越发感觉到了对该类人才的渴求。建安希望能筑巢引凤,以待遇、事业、感情和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够为“5106”战略施展才华,不断创新!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