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为人,那么科技创新无疑就是“心脏”,资金无疑就是“血液”。近年来,中光学集团公司为保证“心脏”跳动有力,千方百计保证“血液”供给充足。 光电产业技术门槛较高,科研资金需求大,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人才留不住,新技术用不上,新产品出不来。因此,“十五”期间中光学集团公司的几届领导班子,都做到了困难再多,科技创新的资金不能少,平均每年科研经费投入不低于同年销售收入的3%-5%。 资金来之不易,要用就用在刀刃上,用在开发能促进企业发展的产品上。微光枪瞄有较好的市场前景,1999年,公司启动了微光枪瞄的开发,历经5年,于2004年投产,并获得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奖励。5年间,该项目开发费用600万元,如加上硬件建设共超过1000万元,全部由公司自筹。不仅如此,在项目开发时,公司还在资金投入上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利润。2000年,公司将真空镀膜机项目,作为公司实施以光学为主业的同心多元结构发展战略的重点产品进行开发。通过项目组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于2001年研制成功了800mm和1000mm型3种镀膜机,技术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接近或达到了韩国同类产品水平。正是由于资金得到保证,采用了膜厚控制系统、蒸镀电子枪等关键部件、全自动镀膜控制、新型比较片机构等7项创新性设计,成为公司多年以来所研制的复杂程度、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不负重望,该产品投产后销售看好,去年产值就高达2000万元。 公司虽然开发能力较强,但某些技术领域人才还是缺乏。公司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利用社会资源,高薪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帮助产品开发,以提高创新的水平,加快创新的速度。2005年,公司就聘请防空兵指挥学院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教授来公司研发产品;聘请世界著名光学企业日本新客隆公司的前技术主管菊池和夫到公司效力。 接受采访的公司领导欣喜地说,这几年来,公司发展迅速,资金总的紧张,但不管是民品或是军品的研制,都从未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滞或下马。可以说,在资金使用上,科技开发享受的是“特区政策”。 公司不仅保证产品开发资金的使用,而且在科技人员的收入和奖励上也给予保证。2000年公司第二届科技大会以来,公司积极研究、推进和改善对科技人员的薪酬改革,以体现公司对技术的重视和对科技人员劳动价值的重视。据统计,2003年,科技人员的平均工资就是职工平均工资的1.6倍。在第二届科技大会出台的科技政策的基础上,公司修订了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办法、科技奖励办法等4个政策性文件,第一次明确地将技术人员的月度工资固定下来,以确保技术人员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所得利润的提成比例由3年4%、2%、1%修改为前4年20%、15%、10%、5%,5年及其以后一直4%。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新品开发项目奖励力度。仅2000年至2003年底,公司就先后支付项目奖133.47万元。这些薪酬分配和成果及效益奖励政策的实施和兑现,极大地调动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技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成果的预期效益也越来越显著。 正是重视科技,确保资金投入,“十五”期间,公司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的2.80%增加到2005年的3.70%;新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27.60%增加到2005年的36.50%。有了充足的“血液”,科技创新这个“心脏”跳动有力,公司拥有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十五”期间,公司通过采取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技术引进及消化再创新等手段,先后完成合色棱镜、TIR棱镜等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图像处理用高精度光学薄膜元件的研究及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光学薄膜为基础的自有核心技术。以投影镜头、光学引擎为代表的光学组件产品完成两种型号的省部级鉴定,其中投影镜头实现批量生产;以微光为基础的单体军用枪瞄,以微光、激光、白光集成技术为基础的光电瞄准镜产品通过定型或鉴定,实现批量生产。“十五”期间共有14种军民品通过定型或省部级鉴定,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专利1项。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