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参加论坛演讲时称,今后五年到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转型。中国经济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会面临一些相当严峻的挑战。刘世锦称,中国在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不错,但有些问题和趋向显露出来,中国经济将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他主要讲三大挑战。 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下调 刘世锦认为,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今后三年至五年出现一定幅度下调,进入中速(次高)增长期。从国际上来看,二战以后,高速增长的这些国家高速增长20年比较多,30年比较少,40年几乎没有,日本、韩国和德国这些经济增长比较突出的国家都显示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按照人均GDP1990年的美元计算,当达到1万美元以上的时候,工业比重、投资比重和经济增长的速度都开始下降。 由此,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在三年到五年以后很可能降到7%左右,有30%左右的下调。这不是两个梯度,而是一种常态。在剩下的这几年时间里,企业的盈利模式,经济的发展方式要有一个实质性的转变,提出实践上的要求。 低成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谈到第二个挑战时,刘世锦说,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能否在实现竞争优势由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方面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性的,也不仅仅是结构性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变化。这个结果就是劳动力工资的持续上升。 还有现在所提的“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要把过去被扭曲的,被低估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要计算到企业生产成本中去,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一方面,要素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能不能相应提高?这是一个问题。实现由低成本的要素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能否实现?现在前景不太明朗。 过剩流动性推动价格上涨 刘世锦说,第三个挑战来自过剩流动性推动的价格上涨。从国际上来讲,这次金融危机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和面临的复杂性超过预期。这次金融危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私人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危机。 对发达国家来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通缩,但是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对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会带来很大的通胀的压力。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将会面临很大的成本推动型的来自国际上的通胀压力。国内来讲,释放了相当大的流动性。中国中长期将会面临“相当大的、时间相当长的,以成本推动为特征”的通胀压力。 出路在于经济转型 刘世锦总结称,以上三个挑战,增长速度的减缓,就是中国需求规模的优势相对收缩,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供给的竞争优势下降,而广义的通胀压力则会加剧增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改革30多年来,我们遇到过很多挑战,但是今后几年遇到的挑战是最为严峻的,过去常讲,尽管遇到一些问题,中国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遇到的挑战可能是基本面方面的挑战。”他说。 刘世锦给出“药方”称,要实现经济的转型,是要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市场化改革也应该有结构和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快中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这其中包括人才、技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等领域。一是大学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二是科研机构与优势产业的结合。前提是要放宽准入,特别是教育、科研、医疗、文化各个领域有许多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点。三是金融改革与创新。还有就是发展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不是形成生产能力、制造能力,而是技术上的突破。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