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企业资讯 查看内容

中外科学家首次证明古鸟类和带毛恐龙可能“色彩斑斓”

2010-6-10 17:21|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725| 评论: 0

1.jpg

科学家根据研究推断的中华龙鸟色彩复原图

  也许你对电影《侏罗纪公园》和各种科普书籍中五颜六色的恐龙记忆犹新,但是数亿年前的动物是否真的就像现在一样色彩斑斓?长期以来,这个“将今论古”的推测,却鲜有化石的实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等来自中国、英国和爱尔兰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古鸟类和恐龙皮肤衍生物中存在黑素体,首次证明生活在1.25亿年前的一些古鸟类和带毛的恐龙均具有“色彩斑斓”的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我们在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和带毛恐龙中发现了两种黑色素体,一种为真黑色素,另外一种为褐黑色素;后者为在化石中的首次发现。这两种物质均在现生鸟类的羽毛中存在。”张福成说,“根据和现代鸟类的对比,我们推测,这些带毛的恐龙和古鸟类的身体已经具有以灰、褐、黄及红为主要色彩的基础。假设这些色彩可能产生不同比例的组合,那么1.25亿年前的鸟类和恐龙也许也如同今天的鸟类一样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近年来发现于中国的带毛恐龙,成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学说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但对带毛恐龙的“毛”究竟为何物,却一直争论不断。该研究首次科学验证了一些恐龙(如中华龙鸟、中国鸟龙等)的纤维状“毛”状结构与鸟类羽毛的同源性,即同属皮肤衍生物,而不是皮肤内的纤维。因为在这些带毛恐龙的“毛”中找到了与鸟类羽毛类似的靥澹色素体并不存在于皮肤内部的纤维结构内。这一发现倾向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该研究为科学复原古生物的颜色提供了依据,也为羽毛起源、鸟类起源及鸟类与恐龙的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微观层次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科学家们表示,限于化石保存等因素,对灭绝动物颜色的复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此项研究所提供的也只是一个初步的结果。要准确完全复原灭绝动物的颜色还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