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EXFEL)”“半导体照明技术”……这些中德合作项目,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和科技项目管理者口中的热词。在日前浦江创新论坛首次设立的主宾国论坛上,围绕项目管理,研讨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中德两国科技合作,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现在学科、领域交叉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研究院有一定的资源,也有一定的科研力量。如果局限在自己的圈子就难以找到学科的前沿方向,也难以完成重大跨领域综合研究项目。”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许涛告诉记者,该院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系饲养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共同开展了稀土在蒙古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三方优势互补,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表示,与过去以人员交流为主不同,现在中德两国的科技合作都是实质性合作。不仅有人员交流,还有技术联合开发示范、建立长期的合作基地等。从交通到环境,从能源到航空航天,两国科研机构、大学、地方和民间的科技合作交流领域非常广泛;今后,还将扩展到LED、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的科研领域”。 自2011年和2012年两轮中德政府磋商以来,中德已经建立起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成立了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示范合作;中德创新政策平台启动“中德创新体系比较研究”;“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合作”依托科技重大专项。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