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狂欢节般的展会。被世界汽车巨头视为A级国际车展,玛莎拉蒂、法拉利等豪华品牌首次由厂商参展……纵然与世界五大车展相比尚有差距,但这些事实足以说明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的盛况空前。 观者如潮,连媒体日和专业观众日展馆内外都显得异常拥挤。山西、河北、山东等北京临近省份的观众也纷纷驱车前来。汽车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密切,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汽车社会。 数据说话 中国曾是自行车的王国。但日益刷新的数据已开始改变这一情况。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开始爆发性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从200万辆迅速提升至500万辆。其中,2002年和2003年的市场状况被形容为“井喷”,而关于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的话题也在此期间被提出。 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0万辆和575万辆,此时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500万辆。而今年产销突破700万辆已无悬念,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过去的5年,中国内地汽车消费量以年平均24.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4.4%的增长。”新华信集团总裁林雷在车展前夕举办的“2006北京国际汽车峰会”上表示,“中国内地汽车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从2001年的4.3%提高到2005年的8.6%,预计2006年将超过10%。” 如果两年前说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还为时尚早,那么,在中国市场以这些数据展现在世界汽车巨头面前时,在北京车展以今天这样的规模呈现在观者眼前时,做出这个判断已经恰如其分。 结构改变 说到这里,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汽车社会”。有人曾解释:只有当社会围绕着汽车这一现代工业产品,形成了一整套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时,才算进入了汽车社会。不管这个解释是否权威、精准,至少有一点大家都认同,那就是汽车社会不仅与宏观数据有关,更与大众生活方式有关。 如果,产销数据的增长绝大多数依赖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商用车,那么汽车与大众生活方式无关;如果,产销数据的增长依赖的是公务车消费,汽车依然与大众生活方式无关。只有当汽车成为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时,汽车社会才可能到来。 有关汽车消费结构的数据,恰好证实了私车消费的增长。 统计表明,从“八五”初期到“十五”末期,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15.8%上升至58.5%。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这是所有汽车厂商都注意到的变化。 但是,我国有城乡二元经济的特点,经济发展有很大区域差异,笼统地说整个国家都步入了汽车社会是不准确的。当去年国内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时,一些较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 应该说,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首先步入了汽车社会。去年京城私车保有量比2004年增长了18.7%。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到去年年底,不到10个北京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 同时,正因为地域发展不均衡,专家认为,中国汽车进入家庭会经历长期的释放过程,二三级市场的持续发力将使中国汽车社会的形成,成为一个较长久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本次车展中的一个细节说明汽车社会的魅力已开始波及到乡镇。记者在展场内发现,一些京郊的农民也来看车展,而且是自发组团前来的,他们告诉记者,来看车展不仅是为了看热闹,更是为了考虑买经济型轿车。 问题凸显 相应的社会问题总是伴随着某种社会的形成而出现,交通、安全、环保、能源四大问题与汽车社会的形成如影随形,而在中国这种汽车市场短时期内迅猛增长的情况下,问题显得更为尖锐。 交通和安全问题在中国显得“别有特色”。北京已经修好了六环路,但四环以内的地方每天都在堵车,逢国家盛事只好以限制部分汽车出行的办法来保证交通顺畅。 当日本首相下令要求将日本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000人的数字降为4000人时,中国每年该项统计人数却有10万人之多。 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和这些因素有关:一些国产车在安全性方面与国外尚有差距;驾驶员和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没有良好操作习惯;道路、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和管理不合理。 这些都属于与汽车相关的文化、生活、管理等社会体系范畴。如果仅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这些体系没有跟上,中国就不能算进入汽车社会,或者说没进入和谐的汽车社会。 车轮总是要向前飞转,无论多少问题存在,中国在2020年都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也许到时不会再有展馆内摆车、展馆外堵车的情况出现。 那将是一幅更加和谐的汽车社会画卷。
作者:胡轶坤 责任编辑:邵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