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产业纵横 查看内容

陈清泰抨击单纯“引进论”呼吁加强“软实力”建设

2007-4-10 00:00|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630| 评论: 0|来自: 汽车周报

3月28日,在南汽举办“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暨南汽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抨击了国内企业只重视引进,轻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呼吁加强“软实力”建设。 
      他指出:“技术引进有两种模式选择。一是仅为使用而引进;二是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由于机制上的落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肯于花钱,因为可以立竿见影;而对消化吸收,却吝啬于投入,因为似乎‘远水不解近渴’。” 
      陈清泰认为:“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和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为今天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但是当人们重新审视‘以市场换技术’的历程时,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尽管让出了市场,甚至让出了部分所有权,但并没有换来更强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 
      陈清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技术的项目数和总支出可能比日本与韩国之和还要多,但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只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与日本差了100倍。由于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技术能力始终落后于引进来的、正在应用的技术。当这些正应用的技术需要更新的时候,只能再引进。在消化吸收上不到家,带来的是以更多的支出进行第二次引进和再引进。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断循环中,本国技术人员实际被边缘化了;即使市场上新产品、新装备层出不穷,但也没有给本国技术人员多少技术创新的实践机会。” 
      对于如何看待引进技术,陈清泰指出:“引进了技术,并不等于就有了技术能力;引进技术的水平,更不能代表自己的技术创新水平。即便可以通过委托开发等‘买断’技术,但如果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那也只能落得‘有产权,无知识;有技术,无能力’的结局。” 
      对引进中产生的依赖心理,陈清泰直言不讳地批判:“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其重要含义是对外开放要更加注意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有利于培育本国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实践一再告诫我们,如果对外开放创造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工作中把握不当,有利条件的本身就可能成为‘陷阱’。” 
      对比国内外企业的差距,陈清泰指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占据各个产业的龙头地位,是它对所在产业有强大的重组和集成能力,而这种‘系统集成能力’不仅来自资本实力、规模优势,而且无不出自于强大的‘软实力’。他们正是利用企业领袖的魅力、公司战略、企业信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以及企业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才登上了所在产业的领导地位。中国企业与优秀跨国公司相比,不仅硬实力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更加难以逾越的是‘软实力’的差距。” 
      什么是“软实力”呢?陈清泰说:“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广义地讲,还应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营销网络、供应链体系等。” 
      陈清泰认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如果说经营设施、生产能力和资本这些“硬实力”是较容易被复制和替代的话,“软实力”则表现出某些文化的特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认同和企业与社会的亲和力。必须靠持续的创新和良好的文化积累,最终唤起社会的认同。拥有这些无法模仿和复制能力的公司,就可在获取市场先机、赢得客户、资源效率、低成本融资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最后,陈清泰呼吁,中国企业历来有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设施建设、轻技术创新投入,重生产经营、轻人力资源开发,重规模扩张、轻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不少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协调,“软实力”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软肋,增强“软实力”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必须努力补上的一课。
作者:管学军 责任编辑:邵钰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