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补贴政策被视为地方保护的缩影。因为按照其规定的条件,能够选择的在售混动车型并不多,真正能达标的只有3款,其中广汽丰田的凯美瑞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最大受益者,也被看作是为丰田量身定做。“因为由于丰田和本田在广州都有合资企业,广州很乐意帮助他们推广混合动力车型。”有人这样表示。
据说,丰田和本田将充分利用广州的鼓励政策。两家公司都将于明年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车,这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车价。本田今年将在中国推出3款混合动力车, CR-Z、Insight和飞度。丰田将大力推进“云动计划”,在长春组装普锐斯,并将在常熟生产电池、电机、电子元器件和变速器。相反,其他企业的混动产品因达不到标准难以进入广州市场。
实施地方保护的不只是广州。几乎所有发布新能源车补贴的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由于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补贴,地方政府不愿拿当地财政资金补贴其他地区的产品,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就此产生。
地方保护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危害显而易见。它让新能源汽车推广变为一种政治任务,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利于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新能源车在广州遇冷,不仅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心存疑虑,可选的车型屈指可数更是对地方保护政策的讽刺。
因此,无论发展混合动力车还是电动车,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拆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让其与传统燃油汽车一样在各地自由销售。“新能源车破壳要打破地方保护。如果某个企业有非常好的车,其他城市却不接受,一定得等地方的车出来才能做,否则就不给补贴。这样的话会阻碍发展,好产品推广不了。”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
王秉刚总结,新能源汽车要“破壳”,一是产品要好,二是充电设施要保证,三是不能太贵,四是后顾之忧要解决。“新能源车难以破壳,一个原因是整车厂没拿好的产品出来,虽然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对新能源汽车应区别对待,但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出这种政策,不想给这种优惠。”
除了打破地方保护,贾新光认为,推广混动和新能源车还需要提高排放法规。“推广新能源车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研发主体、创新主体是企业。现在的问题是主体作用没体现出来,都在等着国家鼓励。在国外是什么办法?用一根鞭子赶着做,这根鞭子就是法规,比如排放法规、节能法规。我们的鞭子还没挥下去,企业就叫痛,我认为这个鞭子必须狠狠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