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产业纵横 查看内容

摩托车发动机冬季难起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07-12-29 00:00|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484| 评论: 0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很多摩托车出现冷起动困难、冷起动后怠速抖动、冷起动后加速不良等故障,直到摩托车的温度(或水温)升高后,这些故障消失。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就摩托车难起动原因和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1 摩托车发动机冬季难起动的主要原因
 
    a)汽油方面
 
    天气寒冷,汽油的温度低。汽油在冰冷的化油器内不易汽化,使混合气中汽油太少,混合气过稀。稀混合气不仅不易点燃,而且燃烧速度很慢,因此发动机难以起动。
 
    b)润滑油方面
 
    随着温度的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发动机的起动阻力增加,这时发动机的磨损也比正常运转时成倍上升。使用同样的电力和人力来起动发动机时,曲轴连杆机构的转动速率降低,气缸内混合气所受的压缩力不足,也不易起动。
 
    另一方面,机油性能不佳或选择不正确,冬季机油的黏度增加较大,造成发动机的内阻加大。日本车一般需要曲轴达到200r/min的转速才能起动,阻力大就达不到要求的转速,而且无触点触发式发动机的触发线圈的感应电压也达不到要求,点火器没信号,无法点火。
 
    c)电器方面
 
    对采用蓄电池点火的摩托车,在冬天蓄电池内电解液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和扩散性变差,化学反应不充分,导致电力不足,影响起动。同时蓄电池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间长的蓄电池,会出现初始起动电压输出不稳,造成车身抖动。
 
    另一方面,冬天蓄电池耗电量比其它季节大,蓄电池容易出现亏电,使车辆无法起动蓄电池。车子上使用的一般都是铅酸式起动型阀控蓄电池,对温度比较敏感,尤其是老旧及劣质电瓶。大排量摩托车的起动电动机,刚起动时的瞬间电流要在100A以上,且耗电量巨大,性能不佳蓄电池的压降较严重。点火器上的晶体管不能产生足够的一次侧电压供给点火线圈,火花塞跳火能力不强,造成起动困难。
 
    d)发动机积碳方面
 
    参差不齐的燃油品质和拥堵的城市路况都是造成积碳容易形成的原因。汽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和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状物质,或者汽油本身胶质的含量就很高,这些胶质随汽油通过摩托车的燃油供给系统进入燃烧室内部,和汽油一同燃烧后,会使燃油供给系统中的发动机燃烧室、活塞环槽、火花塞、进气门背部、进气道等部位产生很多积碳。拥堵的城市路况,使车辆始终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发动机不能高转速运转,燃油或窜入燃烧室的润滑油也不可能完全燃烧,未燃烧的部分油料在高温和氧的作用下形成胶质,粘附在发动机内部的零件表面上,再经过高温作用形成积碳。发动机工作产生积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积碳在发动机内过多时就会造成发动机工作不良,产生不同的故障。发动机内部的积碳过多时,冷起动化油器喷出的汽油会被积碳大量吸收,导致冷起动的混合气过稀,导致起动困难,直到积碳吸收的汽油饱和后才容易着火,着火后吸附在积碳上的汽油又会被发动机的真空吸力吸入气缸内燃烧,使混合气变浓,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时稀时浓,造成冷起动后怠速抖动。气温越低,冷起动所需要的油量越大,积碳更加影响冷起动。在发动机内部的每一处,积碳都会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燃烧室内的积碳过多时,会使发动机的压缩比增加形成许多炽热面,引起早燃和爆燃,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气门及其座圈工作面上有积碳,会引起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出现发动机难起动、工作无力以及气门易烧蚀等不良现象;气门导管和气门杆部积碳结胶,将加速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磨损,甚至会引起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运动发涩而卡死,产生粘气门的故障;活塞环槽内积碳,会使活塞环边隙、背隙变小,甚至无间隙,造成活塞环失去弹性而拉缸;火花塞积碳过多时,造成火花塞漏电不能工作,发动机抖动。
 
    2 应对措施
 
    a)针对汽油方面
 
    设增加起动时的汽油供给量,以弥补由于温度低、汽油挥发性差而带来的汽油汽化量的不足。一般可采用关闭阻风门,提高混合气浓度的办法来解决。必要时还可采用将少许汽油注入气缸内,或在化油器和进气管外侧浇沸水,提高化油器温度,促进汽油汽化的办法来解决。
 
    b)针对润滑油方面
 
    为减小起动阻力,冬季应换用粘度低一些的润滑油。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机油一般有2类,即全合成油和矿物油。冬季最好使用合成油,因为其粘度变化受气温影响小,既能在低温环境中顺畅流动,也能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当的粘度,减少发动机磨损,加注或补充机油要适量,最好在机油标尺的最大和最小刻度之间。机油过多,会增大发动机曲轴的阻力,增加燃油消耗,严重时还可能损坏三元催化器。当然,如果机油使用的时间过长,颜色发黑,附着力变差,也要及时更换。在打开点火开关前,可先踩几次起动蹬杆;起动时,将变速器置于空挡,并握紧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分离,以尽量减小起动阻力,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机油。
 
    c)针对电器方面
 
    如果地区的最低气温已下降到0℃以下,摩托车放在室外,一定要将蓄电池拆下,放到室内温度在0℃ 以上的地方保存,防止蓄电池冻裂。对拆下的蓄电池应进行电量检查(用一根导线直接接触蓄电池正、负极,看其火花强弱),如果电量不足,应立即以充电,以保证其电量充足。冬季到来时应提早检查蓄电池,晚上摩托车熄火以后,蓄电池还是处于一种放电状态。这时候产生静态放电电流,它非常小,一般在0.05A以下,属于正常放电。旧摩托车更容易造成蓄电池亏电,有可能无法起动。一般来说,在0.05A以下,都属于可接受的正常范围。因此最好在起动发动机工作后,再打开车灯等电器设备。在停车之前,要先关上这些耗电的电器设施再关闭发动机。一般每使用2年后,蓄电池就要更换一次。平时要注意检查蓄电池电解液的高度是否充足。不足时可以补充蒸馏水或蓄电池补充液,不要超过蓄电池刻度指示的高度。这种检查至少第2个月进行一次。另外还要检查蓄电池接线柱处是否有生锈或不干净的地方,这些氧化物增加接线部位的电阻,使电能消耗增大,浪费蓄电池能量。因此一旦发现生锈,要及时清除。可以直接擦净或是用热水冲洗接线柱。还可以在清洗干净的柱头上涂一层固体润滑油,防止再次氧化。现在很多蓄电池是免维护的,不会出现电解液不足的现象,平时不用自行补充水分。但是这种蓄电池的寿命一般在2年左右。第1次无法起动不要急于第2次起动,这样只会加速电能的消耗。第1次无法起动时,最好等30•s,再进行第2次的起动尝试。摩托车起动后不要急于高速行驶,而是要给车辆一个预热时间,这样车辆才不易磨损而且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一般要车辆水温至少40℃以上再起步行驶。如果尝试点几次,却依然无法起动,此时可以用推车的方法将车起动。首要的条件是有电,可以按喇叭检查,声音正常就证明蓄电池有电,可以推车起动。另外,可适当减小火花塞的电极间隙,由原来的0.6~0.7mm,调整为0.5~0.6mm,以利于火花塞跳火。还有针对摩托车冷车难起动作用的而设计制造的摩托车冷车起动辅助器,如“圣雅烈火”,适用车型有:带触发线圈的50-250型CDI点火摩托车,如12V车型CH-125、GY6-125、CB-125T、FXD-125等。6V车型JH-70、DY-90等,工作时能产生超强平稳的直流点火电压与原车磁电机交流点火电压同时叠加,即时提升几倍点火能量,使摩托车不论在-30℃还是常温天气,均能迅速起动,并一触即发。起动后,“圣雅烈火”不再工作,它也可以直接代替原车点火充电线圈。
 
    d)针对发动机积碳方面
 
    为使发动机更好的工作,平时应多注意保养车辆,定期清洗各处的积碳;可以选用较好品质的燃油,摩托车行驶尽量避免走走停停,免除发动机积碳产生的根本原因。
 
    3冬季冷机时要预热
 
    一般来说,电喷发动机和老化油器发动机在起动后都要怠速暖车,只是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不同。发动机经过一夜的放置,各磨擦面上的润滑油残余压力早已消失,失去油膜保护,低温使润滑油的粘度大大增加,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此时,起动发动机的运动阻力大大增加,起动时超过60%的功率都用于克服运动阻力。发动机在冷起动时的磨损量与其他工况下的磨损量大体相同。换句话说,发动机在冷起动时的磨损量占整个磨损量的1/2左右。正常的怠速暖车可以减少这种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低温下,金属呈现较小的弹性和抗磨性,只有在工作温度下,发动机才能达到正常的配合间隙,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低温起动发动机后,如果随即起步走车,发动机会由于混合比不均匀,导致输出动力不足;低温时,雾化不充分的燃油不能充分燃烧,容易形成积碳;部分汽油没有雾化,会沿缸壁直接流入曲轴箱与机油混合,降低机油品质。
 
    b)暖车并非越久越好长时间热车,发动机做无用功。一般情况下,中低档车以能够正常怠速运转,水温在70~80℃为宜。正常怠速下,化油器发动机在推回阻风门以后运行平稳;电喷发动机从快怠速状态的1200r/min降至800r/min,骑乘者只需看转速表正常就可以行驶了。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