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产业纵横 查看内容

【战略管理视线】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一年观察

2017-1-10 16:09|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537|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十二五”开局之年,注定是贵州历史上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工业强省战略强势起步,破浪前行。

  “十二五”开局之年,注定是贵州历史上一个复杂年份:年初雪凝灾害,从夏到秋又是百年未遇大旱;电煤紧张、银根收紧。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贵州的几个前所未有让人耳目一新:全省上下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地提升,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大,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地显著。

  一年来,贵州经济列车迎着自然灾害和多重困难,一路风驰电掣,工业化成为贵州发展最强劲的驱动力。今年前3季度,全省生产总值3632.96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贡献率49.5%。

  起舞:工业强省战略发力贵州

  2010年10月26日,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的历史新起点,贵州召开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推出工业强省战略。立足贵州实际,确认发展“短板”,研判未来路径,果断作出了振奋人心的战略抉择。

  贵州工业发端于清光绪年间,标志物仅是体小量微的一家铁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建成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初步勾勒出贵州现代工业的线条。但总体观之,工业不成体系,不上规模,一“弱”可概全局。即便是在高歌猛进的改革开放年代,工业发展的迟滞局面依然令人心忧。

  从1990年到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4%下降到1.1%,这一时期,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2%下降到0.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8%下降到30.8%。2010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3%。

  工业不强,是贵州不富的重要原因。贵州奔富,要从做强工业起笔。

  “我们不能总垫底,要奋力爬高。”省委书记栗战书掷地有声的话语,令4000万贵州人心潮澎湃。“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矢志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贵州,找准突破口,吹响冲锋号,誓打翻身仗。

  工业发展大幕迅速拉开。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挂帅,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20多名省级干部参与,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调查、研究、摸底。

  发改委、财政厅、经信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出台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工业发展政策。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学工业、谋工业、抓工业的力度空前加大,措施空前有力,氛围空前浓厚。

  在国有企业、在非公企业,从决策层到一线工人,发展工业的干劲更足,信心更大,速度更快。贵州中烟公司今年前9个月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4%。开磷集团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今年10月提前4年实现销售收入百亿元的目标,开工建设5个磷煤精细化工项目。水矿集团1至9月销售收入近80亿元,同比增长49%,也将提前4年实现百亿元销售目标。民营企业长通集团今年新上节能建材和纳米钙两个项目,年底全部投产。

  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无工不富”!但现实告诉我们,“有工”并不就能自然而然与“富”画上等号,关键在于搞什么样的工业,怎样搞工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克志省长做客央视《小崔会客》节目,明确表示:“我们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样,使保护环境和加快工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既保住了青山绿水,又使老百姓能够尽快致富,能够增加就业,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贵州瞄准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方向。

  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做强产业群,变资源比较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一些日臻成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观点,在贵阳被具体化为:依托业已形成的“5+1”工业体系,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计划,让六大产业长成“巨人”。打造装备制造、磷煤化工、现代药业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让贵阳工业跨入“千亿元时代”。打造铝和铝加工、烟草和特色食品、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培育更多的百亿企业。

  遵义全力推进“10+7”工业园区建设,边思、边议、边谋、边干,从看一看、试一试,闯一闯,到大张旗鼓、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起点地干,路子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宽阔。

  毕节“亮剑”: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并举,一手抓能源、煤炭、“两烟”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增量,一手抓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步拉升工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做好“减法”,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和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项目。

  贵阳市提出,5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从20%提升到40%,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4月,全球太阳能和蓝宝石设备领先制造商-美国GTSolar公司入驻,与贵阳工投公司联合投资22亿元建设年产3000万片LED蓝宝石项目。目前已进入试产阶段。贵阳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晶体生产基地。

  遵义市与重庆市今年3月签署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核心内容是:重庆在遵义市打造千亿元规模的IT产业链。按照目标,遵义IT产业2015年形成500亿元产值、2020年形成1000亿元产值。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链条也将延伸到遵义。

  毕节地区跳出资源局限,发展新兴产业。云南力帆骏马公司入驻3年多时间,一期年产6万辆低速载货汽车工厂建成,投资40多亿元二期工程今年8月首台产品下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辆重卡、6万辆中卡、20万辆轻卡(微卡)的能力,毕节将由此成为中国载货汽车重要生产基地。

  “一升一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促进环境保护做出一个又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说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发展模式渐行渐远。以重大项目引领,突出产业链条,实行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工业化发展方向越来越深入人心。

  嬗变:观念的洗礼思想的革新

  贵州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单纯农业省身份的嬗变。嬗变的背后,追根溯源,令人震撼的还是观念的洗礼,思想的革新。

  这是一场需要人人参与奋力争先的战役。工业经济对于贵州不少干部来说,是一个并不得心应手甚至有些陌生的领域。工业强省战略能否顺利推进,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在抓落实,关键在干部。

  今年1月至4月,省委组织部与重庆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三期园区建设贵州干部专题培训。3个月内,3次大规模跨省培训,300多名县级及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集体出省“充电”,成为贵州干部培训史上的“第一次”。

  按照省委组织部今年3月起开始实施的提升全省干部经济建设能力的“4515大培训计划”,从今年起,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采用实地培训、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等形式,对省内相关干部上一次工业化的“培训课”。对象包括4000名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5000名省直相关综合部门负责人及中层干部;10000名市县乡分管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等工作的负责人,市县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产业园区负责人及业务骨干;5000名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抓住一个人,带来一个产业;抓准一个人,带来一片市场。当众多条件优越的城市都在争夺蓝宝石衬底项目,最后花落贵阳,贵阳市的心得就是:选准一个人,改变一个格局。

  一年来,我省多渠道培养、引进工业人才。从发达地区引进博士、博士后来黔;从国家部委、江苏、山东等地区引进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来贵州挂职;从高校选派博士到县(市、区)政府任职;选派党政领导赴国外学习、培训和考察;与知名高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引进和培养并举,激活一池春水。

  5月19日至23日,我省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省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看、听、悟、讲、做”,比发展,看精神,找差距,鼓干劲。贵阳工业项目的高度,遵义抓工业的速度,毕节工业建设的力度,令参会的各市州地代表们眼前一亮,普遍反映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很受启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增加了压力感和紧迫感,明确了努力方向。这次观摩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聚力攻坚,做了一篇重点激活人的创造精神的大文章。

  投资:借力发展借梯登高

  “贵州,一定意义上讲,开放比改革更重要。”“我们要借力发展,借梯发展。”去年秋以来,在实施“工业强省”主战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招商引资鼓点越擂越响,步履越走越坚实——

  2010年12月26日,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率队到央企招商,108家央企投资贵州47个项目,总投资2929亿元。

  2011年5月4日,栗战书、赵克志再次率队到香港招商,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在香港乃至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集中签约50个投资项目,金额133.19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金额108.59亿美元;同时签约12个贸易项目,金额52.7亿美元。

  2011年7月,栗战书、赵克志又一次率队,到广东、上海、四川考察学习,广泛接触当地企业家。

  2011年8月,贵州酒类博览会暨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贵阳举行,1万多嘉宾和客商云集,签约投资项目148个,投资总额1188亿元。

  省委、省政府还借助珠洽会、中博会、高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

  今年前3季度,我省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961亿元,同比增长188.3%;实际利用外资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

  高调打造投资软环境与高调招商同步进行。环境就是生产力,人人都是环境建设者的共识程度越来越高,目标就是让各种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打造“投资洼地”。

  以“三个建设年”为抓手,全省自上而下动起来。

  遵义奖惩硬措施出台,意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带头营造投资环境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求各县、区(市)不仅要诚信招商,更要依法招商、循规招商,目的就是一个,让投资企业来得更加放心,更加满意。遵义的良好投资环境被口口相传,又带来了以商招商的循环效应。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主动上门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企业来了。仅桐梓一地,已有宝钢、华电、赤天化、重庆能投等1家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和5家上市公司落户。

  力帆骏马进军毕节,原本只有9亿元的投资计划,现在已经翻了几倍。集团决策者慨叹:“在这里,尽管企业发展所需的硬件还不尽如人意,但全区上下打造‘软环境’的‘精气神’,激发着我们的创业热情。”

  对生态环境的执着追求和严格要求,让贵阳选择工业项目有新的标准:需要的是占据产业最前沿、最高端、具有巨大潜力,而且又符合贵阳实际,能够跟当地资源、气候优势和产业、技术特点结合起来的绿色产业、高新产业。

  遵义跳出政策越优惠越好的老招数,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存量资产招商、中介招商、集团招商、产权招商,招招迭出。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贵州扩大开放的胸怀和诚意,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使黔中大地迅速成为海内外战略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的热点。

  世界500强企业来了,央企来了,国内知名民企来了。来自省商务厅的信息表明。央企招商的47个项目,计划今年内开工的33个已陆续开工。

  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说,最终选择投资贵州,取决于多个不一般:循环工业项目的选择显示贵州坚定绿色工业发展理念的不一般;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选择显示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不一般;以工业促农业,以企业带动地区发展的定位显示贵州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不一般。

  伴随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1至9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119亿元,同比增长56%。

  平台:工业园区的集群效应

  一年时间,承载贵阳工业腾飞希望的十大工业园区全部开工。遵义“10+7”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全省各地工业园区建设进入高潮期。

  有人质疑:工业园区建设有没有滥占滥用宝贵的耕地?也有人质疑:工业园区建设会不会破坏青山绿水?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业园区建设,尽可能向荒山、荒坡要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很多工业园区,硬是在一片石头山上,用炸药和推土机,演绎出现代版愚公移山故事。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平台,也是发展工业最节约土地和资金的最有效载体。过去是招来的企业看中哪块地划哪块地,城市的土地被“画地为牢”,产业“支离破碎”。现在是企业进园区,根据园区的产业布局选择恰当的土地。

  破解土地瓶颈,显现多重效应:农民参与园区建设,成了股东、房东和市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政府和入驻企业也减少了资金压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小孟工业园创造性破解资金瓶颈,招数就是借助园区农民土地入股、BT、BOT等融资模式,吸纳和聚集社会资金。

  在贵阳金石产业园区的各个板块组团中,都随处可见这样多元化的股东构成,当地的村办集体、石材加工作坊,村民以土地“入股”,省内外企业相互参股,资金困难迎刃而解。

  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贵州盯住产业选择项目、选择资本的眼光越来越“挑剔”。高附加值项目、挂钩市场项目、转型升级项目明显增多。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找到了实现精彩“转身”的最佳契机;为数不少的新兴企业找到了落脚生根的土壤。

  贵阳市小河区过去上档次的装备制造主机企业,只有贵州詹阳动力公司一家。而今,奇瑞、盘江煤电、中国普天、凯沃重工4家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装备制造业颇具气势的一道景观,使小孟工业园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初现。

  “退城入园”,贵州钢绳(集团)公司在建新厂面积为老厂的两倍,产能翻番,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销售收入倍增。汇兴铁合金公司、钛业股份公司、碱厂等遵义老牌企业加快“退城入园”进度,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市场竞争力已经不是纸上的议题。

  工业园区建设提速,服务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增强,让不少地方有了与发达地区对话、交流、互动的底气。既下力气抓大项目,又着力抓好一批“短平快”的中小项目。园区建设下活了一盘棋。

  在不少园区建设工地规划沙盘上,可以看到,园区周边大厦林立,聚集城市生产生活要素是主要规划目标。毕节高新技术园区,一个聚集8万人口的汽车城将在5年内脱颖而出。织金煤磷化工基地,可以带动5万人就业,形成新的工业城。一个园区托起一个新城镇,贵州,正上演这样的大戏。

  目前,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111个产业园区中,在建和初具规模的产业园区有87个。今年1至9月,全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50余亿元,同比增长26%。

  保护贵州的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工业园,让园区成为黔中大地上现代生产力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亮丽风景,正在成为全省工业园区追求的普遍模式。

  创新:工业强省战略的支撑

  如今,工业强省已经成为贵州全省上下的共识。盘江、瓮福、开磷、老干妈、长通等一批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来自省国资委的信息,去年,全省销售过百亿的企业达到9个,今年有望增至12个。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作支撑,尽快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名牌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合作关系。

  贵阳引进世界先进的蓝宝石衬底生产项目,瓮福集团与国内外院校联手开发新技术,变卖产品为卖技术。自主定义产品、自主决定产品开发方式、主导开发设计过程,用自己的流程和规范去管控判断开发的产品……贵州很多企业在布局未来发展路径时,都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

  积极依靠创新项目谋划方式,避免工业投资出现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省经信委7月底至8月,组织“产业专家项目策划活动”,聘请国内知名的35名工程类和产业类专家,赴贵州省各地考察调研,研究谋划一批优质工业项目,为下步招商引资、增加工业投资做好项目储备。


  8月底前,省里下达90%以上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或补助的形式扶持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省经信委牵头正在统筹各方力量组建十大产业工作团队,从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十大产业共同提速发展,有针对性地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

贵州工业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一幅崭新的新型工业发展画卷正在绘就,新型工业发展道路正越走越宽阔。(张兴 邓航 向永东 孙晓蓉)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