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专题报道 查看内容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产业之城

2013-6-4 10:18|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619|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市经信委向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战线的同志们,以及长期关注、关心、支持我委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新年问候和美好祝愿!

 

  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铜陵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主动作为,围绕抓即期、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抓机遇、争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等叠加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全年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7%。新兴产业总量全省第3,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0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居全省前列。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考核全省第2,进位明显,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深刻把握十八大提出的“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以及“四化”同步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新形势下铜陵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既要“腾笼换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又要“凤凰涅磐”,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通过改造升级,让一些企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重点围绕“稳增长,拓展转型空间;调结构,突出重点转型;抓项目,源头推动转型;抓节能,机制倒逼转型;促融合,技术助推转型;建平台,支撑产业转型;重落实,服务工业转型”七个方面,不等不靠不浮躁,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抓落实,力争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实效,实现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发挥工业在“四个之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为加快幸福铜陵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一、稳增长,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拓展转型升级空间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不发展最不科学。铜陵作为资源型城市,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更为巨大。我们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立足当前,抓即期,遏制经济下行压力,提振信心;稳增长,扩总量,拓展转型升级空间,坚持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一要抓龙头企业带动。分行业梳理排出龙头企业,以省政府支持有色的模式,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整合全市相关资源,全方位支持精达、铜化、全威等能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形成“千亿航母、百亿板块、亿元群体”的发展格局。

 

  二要抓中小微企业发展。围绕中小企业希望工程实施,着力激发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新活力。重点培育小微企业。发挥“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作用,培育催生更多的市场主体;促进小微企业进规模。发挥政策和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企业进规模扶持,推动我市94家省级重点调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确保年申报新进规模企业50户以上;做好扶优扶强。围绕打造铜基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每年动态扶持50户左右成长性好、复合增长率高、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企业,加快发展,向上市企业目标迈进。

 

  三要抓运行调度协调。重点以政策引导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服务好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做好煤电油运资等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突出重点领域、行业和时段,做好企业安全生产,避免工业运行大起大落。

 

  二、调结构,优化增量,调强存量,突出重点转型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具体到我市来讲,推动和支撑我市工业转型发展,重点要增量调优、存量调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一要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大总量。重点培育更多更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长源,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开展新兴产业“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专项行动。加快在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重点培植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光电产业示范园区等为依托,发挥有色、全威等骨干企业优势,推进电子材料、PCB、光电等特色园区集群集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制造业为基础,构建与工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集研发、设计、检测、物流、电子商务、投资咨询、金融服务、担保服务等于一体的工业服务体系。

 

  二要突出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撑。扎实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工业转型最现实、最紧迫也是最有效的选择。当前重点要贯彻落实今年91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为契机,配套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意见,尽快出台我市企业技术改造指导意见,提高技改投资在工业投资中比重,力求在50%以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每年实施“百项转型升级技改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促进冶炼、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抓好产业链发展。从具体产品入手,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的瓶颈环节,采取整合资源,难题招标,技术引进,产学研联合以及招商引资等方式方法,重点突破,争取早日形成产业优势。

 

  三要突出首位产业,加快铜及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围绕落实李斌省长等省领导关于铜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吸取首届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最新成果,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发展思路,深化推进铜产业发展措施。立足铜陵的产业优势,明确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避免全线出击,着力培育PCB、杆线、涉铜电子信息等终端带动与高端引领项目,发展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着力推进有色双闪、高导铜材和全威二期等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运行,促进PCB产业园、管棒、线、合金、粉等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同时,集中力量,按照平台推进工作方案,重点推进铜拆解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并以平台为载体,争取铜拆解圈区管理、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等国家政策支持,申请列入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以政策争取助推产业转型。

 

  三、抓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优化结构,源头推动转型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重大项目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只有大产出才有大发展、大转型。

 

  一要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在建、续建、新开工、投产未达产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铜陵市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对亿元以上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节能示范工程项目等不同层次调度,力早投产早达效。重点推进207个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和前期工作,突出抓好长三角区域性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中冠电缆、开源金属产业园等13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确保完成全年投资280亿元,增幅20%以上。在继续抓好103项续建项目同时,明确开工时间、倒排工期,力促104项新开项目尽早开工。

 

  二要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重点项目谋划、政策争取和前期工作。对照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指南》,动态完善产业发展项目库,围绕铜、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每年谋划不少于10个重大节点项目。加快与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合作,重点做好己内酰胺、聚碳酸酯、汽车拆解、整车制造、高铁设备、高端模具、阀门及流体系统、智能光电子、锂电池产业链、太阳能逆变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LED、脱硝催化剂等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超前做好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联系,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引导企业瞄准新兴产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成长性好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产业关联度高和配套性强的项目,持续投入、集中投入、快速投入。

 

  三要突出招大引强,做好工业项目招商。以抓好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推进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皖粤合作,充分发挥市级领导联系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和重大铜加工项目制度,开展铜基新材料产业等“点对点”专题招商;推进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引导企业向集群、创新、低碳等方向转型发展。坚持引智与引资并重,通过以人才带项目和以项目带人才的方式,引进国内外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四、抓节能,围绕“十二五”节能目标,机制倒逼转型

 

  节能减排硬约束,要求企业必须主动走低碳绿色环保发展之路。经信委承担全市节能降耗职责,将围绕“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继续抓好结构、技术、管理三个方面节能:

 

  一要突出结构节能,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实施能评制度,落实新增高耗能项目等量替代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推动高耗能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以区域经济合作、异地产业园等建设为契机,推动高耗能企业生产环节“走出去”、把企业总部、研发和销售环节“留下来”,实现企业腾笼换鸟式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建设绿色矿山、推进矿山结构调整,重点抓好横港区域整合整治,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二要突出技术节能,着力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发挥财政资金对节能工程的引导作用,开展全市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对标管理,推进合同能源项目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同时,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争创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目标,推进产品间内部循环、企业间互补循环、产业间耦合循环,鼓励企业采取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应用低碳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要突出管理节能,严格落实重点用能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目标责任制,采取“口粮制”,实行能耗总量控制;推行“节粮制”,完善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能耗强度与能源总量控制的预测预警机制,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加大节能专项督查,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能源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五、促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助推产业转型

 

  “十二五”是信息化推进的重要阶段,未来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谐程度和便民指数,都取决于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在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再次鲜明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将之放到四化同步发展这样一个有机体系中。具体到我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争创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市。根据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推进工作机制,梳理并细化智慧铜陵建设的实施项目、具体内容,明确责任主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依托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快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完善智慧铜陵基础设施。加强与知名信息产业企业合作,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公司落户铜陵,引入智慧城市运营商,探索适宜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快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工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数据运营中心项目、人口基础数据库及共享服务平台项目、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及共享服务平台项目、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及共享服务平台项目以及数据标准化项目等项目建设。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建立企业管理与咨询服务平台;完善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运行、节能和项目投资综合调度平台;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个性化、自助式服务。

 

  二要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228”工程(创建2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80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培育发展智慧城市产业链企业,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实现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一体化。

 

  三要优化技术创新支撑。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做好精达、蓝盾光电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工作。加快与工信部五所合作,开展“企业诊断计划”。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提高企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建能力,集中资源,对铜基新材料、氯化法钛白粉、电子级精制磷酸、磷酸铁锂等产业升级的节点技术关口进行攻关,力争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六、建平台,转变服务方式,支撑产业转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体现。重点是加快拟订产业平台实施意见以及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报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一要突出平台服务体系化。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企业共性需求,以拓展提升铜产业平台功能为切入点,通过整合、集成和优化各类资源,统筹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二要突出平台建设项目化。加大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对缺失环节进行完善,统筹推进八大平台建设。重点是园区承载平台(圈区管理、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综合保税区、开发园区、江北普济圩等)、创业孵化平台(“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等)、技术创新平台(国家铜铅锌检测中心、省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铜冶炼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铜基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两站三中心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设计、展示和交易平台(铜期货交割仓库、铜产业创意设计中心以及铜工艺品创意、研发、展示和交易综合平台等)、融资服务平台(金融保障平台、政府投融资平台、担保服务平台、银企合作平台等)、人才支撑平台(人才政策、服务、环境支撑平台以及铜基新材料论坛人才对接会等)、政务服务平台(项目联合审批、企业管理与咨询服务平台以及工业运行、节能、项目投资综合调度平台等)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铜陵打造成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市。

 

  七、重落实,着力提升执行力,服务转型升级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前,我市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不是战略问题、思路问题、决策问题,而是执行力问题。目标再宏伟,措施再具体,关键还是要抓落实。市经信委作为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和企业的娘家,重点抓好二个方面:

 

  一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结合工信部开展的经信委系统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经信委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沉”到企业,“沉”到基层,“沉”到现场,现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求真务实,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要在提高经信委机关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强化学习,把经信委打造成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化团队。在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