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评论观察 查看内容

科技创新要有“慢下来的勇气”

2021-3-30 10:15| 发布者: 王金花| 查看: 693| 评论: 0|原作者: 宇林

在这个速度为王的时代,“快”似乎是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通行证”。推进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是也应该大干快上,以快制胜呢?

应该说,这种加快创新、快出成果的想法,其愿望是好的,其急切的心情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其观点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结果是否会“天随人愿”,一口气解决“卡脖子”难题、一下子改变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状况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考察“快”是如何实现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要有“快”的产出,先得在投入端有力度,简而言之就是要舍得人力、财力及相关资源的投入。毫无疑问,科技创新离不开必要的投入,没有投入,谈创新肯定是“耍流氓”;但是否用钱砸、用人堆就能让创新获得“加速度”、进入“快车道”呢?

回答这个问题,既要看理论的可行性,又要看实践的可靠性。创新,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探险,与生俱来就伴随着风险。即使创新的优等生——华为公司在产品研究的成功率也没有超过50%。华为芯片研发部门曾立下宏誓:一次投片成功!没想到任正非直泼冷水:一次投片成功的说法是反动的,这个世界没有神仙。创新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创新的高成本。所谓“慢工出细活”“萝卜快了不洗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不搞“速度依赖”,适当降速是必要的。从实际操作看,创新就是为未来探路、为明天搭桥,恰如两军交战、对阵双方的侦察与前哨战,求的不是速度,靠的不是“人多好办事”,要的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人不惊”的前提下,将情况摸清楚、将状况搞明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好对策,才能在对阵时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只有莽汉,才会在决战前将全部手段用上、所有力量亮出来,让对手看得清清楚楚,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结果输得一干二净。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明确指出:“科学是精英的事业,不依靠‘人海战术’。”研发出身的小米雷军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干研发,没有钱是不行的,但真正的创新不是靠钱堆出来的;“研发费用的本质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越多越好,微软不就成了日不落帝国?”任正非也有类似的观点:“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设,砸钱就能成功,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我们公司也是急不得的。”

加快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不是速决战,而是持久战;要速度,但不能为速度而速度,更不能唯速度是问;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急火攻心、急功近利,寄希望于毕功于一役。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状况,不是一天形成的,不是当下才暴露的,要迎头赶上、“牛”转乾坤,也不是一下子做得到的,必须承认差距,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穷追不舍,久久为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变“速度焦虑”为“质量追求”,厚植“慢下来的勇气”。追求绩效的华为在其考核体系中有不讲绩效的“特区”,对前沿和基础性研究允许慢出成果、慢出效益,为海思“备胎计划”等安心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成为遭受极限打击仍能生存下来及所有发展的可靠保障。

必须提醒的是,让科技创新“慢下来”,并不是搞“一刀切”,让科技创新赶紧“踩刹车”,全面降速,而是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在思想认识和氛围营造上,要善于慢中求快、迂中取直。对创新要更加包容,尊重科学发现、技术研发规律,允许试错、容许失败、宽容反复,不能苛求一次成功、次次不败;要敢于失败,善于汲取自身失败的教训和别人失败的教训,在挫折中奋起,在反复中前进。二是正确分类科技创新项目,实行有差别考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要着眼当前,对应用性研究、产业化创新,必须强化速度导向,能快则快,争先恐后。立足长远,对基础性课题、探索性研究,用好体制机制“导航仪”,用“慢”的标准、“宽”的眼界、“稳”的保障来营造让科研人员“慢下来的底气”,引导他们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敢打科技硬仗,打造核心技术,练出“独门绝技”。对此,任正非有非常形象的说法:“评价基础研究,我们不能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如果你们(指科学家——引者注)来给我汇报,我听懂了,对你们的考核签字,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其实很多科学家是讲的‘鬼话’,全世界能听懂的没有几人,谁去考核?古时候讲‘千里眼’‘顺风耳’‘阿拉伯飞毯’……不都实现了吗?但这些话放在一千年前,他们肯定被认为是‘骗子’。”如果我们的企业既有“快专家”,为今天的竞争冲锋陷阵、横枪跃马,又有“慢专家”,为明天的发展默默耕耘、十年一剑,那么创新发展就会持续深化,企业发展就能行稳致远、乘风破浪。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