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企业文化 查看内容

企业文化无形潜能的发掘应用

2005-10-21 00:00| 发布者: 兵器之友| 查看: 965| 评论: 0|来自: 成都天兴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位,国外专家提出了一种“基因密码”论,认为企业文化是隐藏在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等这些表层的“内部基因”,是关系员工情绪、观念、习俗等这些表象的“深层密码”,它形象地道出了企业文化的无形性、潜在性和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反映了文化力的无形特征和深层潜能。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把“先进文化”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相对有形的物质力而言,无形的文化力不易被人们直观感知,无法进行度量,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更为滞后,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在世界兴起潮流,并引起我国企业界普遍关注。因此,如何深入发掘应用企业文化无形潜能,值得探索。笔者结合天兴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和《天兴企业文化手册》制定的研讨思路,浅涉三方面内容:

      一、调动开发企业文化无形潜能的主动性

      试看当今国内之成功企业,无不伴随有其特色的企业文化潜能的充分发挥,海尔、长虹就是典型。但又有相当多企业,还没有真正执着去重视、开发、运用和提升它。例如,有的并未看重其深层的无形潜能,而是痼癖于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他们象淡化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冷漠企业文化;有的偏重形式主义,把企业文化更多地当成时髦装饰品,表浅应对,突击应付,不愿下功夫去深化内涵,培育、普及;有的把企业文化只当一种宣传口号,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形不成一种实在氛围;有的抓企业文化时冷时热,没有目标和持续不懈的劲儿。一句话,这些企业都缺乏一种发掘企业文化潜能的自发动力。
      为什么当初美国管理界能去发掘和接受这种无形的文化动力,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这种动力的震憾。在70年代美国经济下滑之时,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到当时经济快速增长的日本考察“企业管理魔术”,终于发现“魔术”中一些带规律的东西:一是日本在“二战”中变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其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很快可以复制出来,可见企业的根本基因不是厂房、机器,而是人;二是成功企业的领导者都强调人的作用、精神的作用,都刻意在创造一种文化环境;三是在其考察的80多家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文化里都有清醒的理念、高尚的价值观、必胜的信心和忠于企业的精神。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经营最出色的企业里,居于第一位的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经济资源,甚至也不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于是在80年代初,美国管理界就出了四部专著:《Z理论》、《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企业文化理论,由此推动全球兴起企业文化的管理新潮。
      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企业缺乏这种主动性,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深刻感悟到企业文化的无形潜能,没有形成自觉性,也就难以尝到甜头;相反却接受了相对应的消极文化潜能的影响。文化力依其先进或落后之别,有其正面力或负面力之分。我们正处在体制转轨的变革时代,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可怕的“惰性文化”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滋生的“唯利是图”意识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一些企业的行为。他们或是对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陈旧文化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更谈不上用心去改善;或是在摒弃过去“左”的做法中,又走向右的极端。现时存在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背信毁约等现象,就是丧失诚信等消极文化潜能的负影响。
      为此,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无形潜能,深入涉足物质力所无法替代的文化力领域,主动发挥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落后文化的负影响,建立起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成为开发应用企业文化潜能的首要条件。

      二、注重发挥企业文化无形潜能的效应

      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即精神、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是抽象的、无形的。尽管它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但重要的是,它本身是,或努力要让它变成是群体的心理定势和习俗氛围,所以它的本质是无形的,它的能量是潜在的。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无形的文化潜能至少有以下6个特性需要人们充分认识。只有充分认识,才能有意识去充分应用,将无形的潜能转化为有形的效能:
      1.导向性
      企业和员工都需要先进的和丰富的精神、理念来导向,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求得发展。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与物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可超前,也可滞后,可促进,也可促退。企业文化应重视导向先进的,抵制落后的,应明确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要形成一种优秀氛围和向上正气。对员工要培养强烈的市场观、敬业观、创新观、学习观、效率观、质量观、成本观、安全观等,以大张旗鼓的正导向来抵制消极意识和不良习俗。实践表明,这种导向力比行政命令更有效。
      2.凝聚性
      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企业凭什么能把这些不同经历、年龄、知识层次和不同利害关系的人凝聚在一起,而不是貌合神离,一般可说是企业经营生产,但更深层次的还是企业文化。没有文化修炼的企业,只会是一盘散沙,形不成应有合力。企业文化强调共同的价值观、目标愿景、理念,可形成思想凝聚的内在支配力,增加员工的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使员工队伍即使在激烈竞争和艰难环境中也能有旺盛斗志、乐观情绪、坚定信心、顽强意志;企业文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尊重、信任,强调干群间的情感沟通,可形成情感凝聚的感召力,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兴衰与共的荣辱感;企业文化强调领导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和员工在企业的重要地位、权利、义务,可形成组织凝聚的向心力,增加员工的忠诚度、敬业精神、责任感。
      3.激励性
      企业文化强调精神动力作用。物质激励不是全能的,精神激励是不能被替代的。实践表明,员工需要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更看重精神价值。作为一个经营者,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雇到一个人的工作,但你买不到一个人的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要把企业搞好,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即争取激发员工敬业、忠诚、勤奋等内在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中常用的精神激励方法有:目标激励、价值激励、荣辱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民主激励、志趣激励、榜样激励等。这些激励方式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可因人 、因事、因时、因地而选择恰当方式。
      4.调适性
      由企业文化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会调适员工的心理、情绪和人际关系,使之适应企业发展。员工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各种正面影响。共同认可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在员工的人际关系上起着良性润滑与协调作用,能促成共同语言、情感和行为方式,增加相互支持、信任、理解、配合的意识,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起伏变化和改革中,企业文化的调适性能增强员工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减少心理障碍和矛盾冲突。此外丰富多采的企业文化活动、文明优美的企业生产环境,还能有效帮助员工减少体力和脑力劳动之疲劳,调适身心。
      5.习得性
      对于每个员工而言,要想融入企业集体中,就必须学习、领悟和实践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在,它的根本要求是要员工群体知晓、理解、认同、参与,并反复认识与实践,从而自觉形成优良习惯和作风。
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要有意识创造先进文化熏陶感染氛围。这种氛围可以隐性规范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之取得与本企业文化一致性和心理认同感。当个人行为与企业文化规范发生冲突时,它会驱动员工自觉服从规范;当个人行为符合企业文化规范时,它会形成群体承认与赞扬,使该员工感到心理满足与平衡。反之,它又会形成群体压力与遗责,使该员工感到挫折和内疚。所以,企业文化不同于行政规章的硬性管理,而是一种自然的软性约束。
      6.幅射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幅射力,它不直接涉及企业经营生产,但会间接影响它。它会幅射企业物质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促进(或促退)力。企业如果忽视这一反作用力,不重视人本管理,就会倒退到落后的管理方式上,就会有意无意把员工当作“机器人”、“简单人”、“经济人”、“打工仔”,而不当作“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企业主人”,就会丧失很多可贵潜能。反之,自觉重视,深入发掘,就会赢得不可估量的经济发展动力。此外,企业文化还会幅射外部市场,幅射社会环境等,产生企业愿或不愿看到的各种影响。

      三、有效提升企业文化无形潜能的价值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在应用中得到发现、拓展和提升的,企业文化无形潜能更是如此。因为它的无形和潜在性,更需要人们有意识去应用它,否则,它只能是“象牙塔”,成为少数人观赏的“奢侈品”,而不能化为员工大众的有效精神武器。要做到这一转化,企业需要强化以下3条:
      1.提高视角,务实求效
      在企业中,“金钱≠财富”,金钱可以买到有形的物质财富,却买不到无形的精神财富,也就是不可能买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只能靠企业自身长期不懈有意识地去培育。因此,对待企业文化若停滞在形式主义、表面应对、浅尝辄止上,就难有效果,进而也难以产生新动力,就会陷入又一种“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起不要”的怪圈。
      以人为本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来支撑,要从把员工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人、能优秀操纵各个工作环节的高素质人这个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在意义。企业的开发、销售、生产、供配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人来管理,经营生产的各个要素,都是由人来组合,其效果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的思想、技术素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抓住人这个决定因素,用先进文化来优化员工素质,才是治本之策。
      2.吐故纳新,不断扬弃
      无形文化力的各个功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在发挥其潜在的正(或负)作用,这种作用是顽强的,滞后或超前的。要发掘先进文化潜能,就必须同时克服落后文化潜能。我们的企业文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调适”,形成的“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等靠要”等顽习具有迁延性,又遗留了小农经济、封闭保守、封建人治、资本雇佣等旧文化痕迹,因此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注重“吐故”。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重“纳新”。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新内容,深入研究本企业文化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克服弊端,弘扬优势、创建特色。
      3.无形潜能,有形发掘
      虽然文化力是无形的,但要充分发掘它,必须实施有形的措施。要有方法,有形式,有活动,有内涵,重在持续不懈的“培育”,重在与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有机融合”。一定要防止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形成又一种“两张皮”,一切要基于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文明素质、心理素质等,以培养现代员工为出发点,至少可采取以下3类方式:
      (1)舆论灌输式:包括采用传统与现代的媒体形式,如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局域网、展览会、宣传牌等。一些基本理念可以上墙,但要规范,不影响现场整洁。要艺术,使员工爱看。天兴将数十条理念、警语设计在优美的风景画中,喷绘成彩画挂贴就是一例。通过舆论灌输,能形成一种至关重要的文化氛围。
      (2)教育学习式:在各种大、小会上都要有机穿插先进文化思维,防止就事论事。要注重充实基层班前会的观念教育,注重抓好各个层次的培训。尤其是分厂内部结合实际的业务培训要有文化内涵。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发到员工手中是常用方法,要取得好效果的关键是内容要选好。《天兴文化手册》制定原则是,结合企业实际,力求有特色,有深度,有看头,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实际编印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厂情厂史、企业精神、规范、公约、徽、歌等,尤其是汇集了10个方面的重要观念,并为之精选了12个小故事或案例,配上漫画、厂貌彩图等,还推广了21种创新思维方法。对这一手册员工喜闻乐见。
      (3)参与体验式:组织各种群体文化活动,包括观念讨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专题辩论、网上评议、民主测试、一事一议、一日厂长、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5S达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创先争优、文明监测、文娱体育等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在参与中陶冶自身素养。
      组织各种观摩、考察、现场体验活动,内外结合,内外典型都要学。扩展视野,“百闻不如一见”;开拓思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还可组织非营销人员上市场、上主机厂、上用户门等调研、服务、宣传活动。
      总之,一个企业卖给顾客的不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商品背后的文化。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发掘其无形潜能。企业竞争,从更高层次看,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本文结论是:对于发掘企业文化无形潜能,无疑是早觉醒,早主动,早受益,事半功倍。

作者:蒋鹏初 责任编辑:娟子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