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专题报道 查看内容

两化融合:政府驱动到企业主动

2013-9-29 16:59| 发布者: 钟森| 查看: 582|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微博)董事长王建宙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主题。在王建宙看来,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重大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立于重要时间窗口,两大机遇要同时抓住,不容错过。

2007年,十七大报告确立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战略,中国产业升级进入强行突破通道。时至2011年,刚刚履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苗圩,上任伊始就提出“两化深度融合”新战略。

20114月,工信部批复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至此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扩大到16个城市。当年下半年,由工信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委主办,由全国各地9城市的地方政府组织协办,启动了主题为“两化融合深度行”的交流研讨活动。两化融合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驱动,正快速转化为自下而上的主动升级。  

信息化规划先行

信息化是企业级战略,要做战略性规划。这个认识,是中国企业用高昂成本换来的。

虽然不少中国企业早在20年前就上了信息化手段,但都是先上财务电算化,因此在很长时间内,信息化部门都蜷缩在财务部门内,手脚不敢伸向财务处以外。当企业在财务系统之外又建了其它业务系统后,每个系统都归属相应业务部门建设和管理,形成了一个个高墙深宅的信息孤岛。这就是所谓先有“儿子”再有“老子”的信息化历程,也是中国特色。在这样的格局下,信息化投入越多孤岛越多,日后企业沉淀的成本也越大,直到积重难返。

贵州茅台(173.94,0.95,0.55%)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华民族的“酒神”级企业。茅台酒靠独门秘笈享誉全球,茅台股份的酒价股价,近年也屡创新高。殊不知此时的茅台股份,早已高处不胜寒,面临三大困惑:一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茅台酒的工艺;二是如何建立质量问题追溯体系;三是如何建立产品防伪和打假体系。在酒业竞争白热化、行业秩序混沌化的中国,这些都在逼宫茅台的未来。

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时茅台发现,解决以上三大问题都离不开两化融合手段。例如,为了传承茅台酒独特的风格和口味,要通过信息技术保障制粬、酿造、勾兑、储存等工艺的标准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要利用传感技术监测和控制窖池、酒库以及生产现场的环境参数;为实行透明化生产,要对生产现场进行监控;为提高一级品率,要发展茅台酒的标准工艺,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产品全过程追溯体系等等。另据记者了解,在防伪识别方面,不仅可通过技术手段防止赝品仿冒,还可以防止“真瓶假酒”以及防止“掺沙售假”。

茅台动作很快,几年内就上了一堆系统。但是在投入使用后痛感,由于缺乏整体的信息化部署,辛苦建成的竟是一堆信息孤岛,就连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结果是,不仅数据无法共享,还有大量数据不能有效提取,甚至成为睡眠信息。至此,茅台下决心要给“儿子”级的孤岛建立一个“大家庭”平台,即建设“老子”辈的企业级信息化系统。这次茅台不惜舍近求远,先对未来5~10年的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划。

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就如同建设小区先出图纸,首先要确保信息化手段能够覆盖到整个企业,包括酿酒的全生产流程和工艺流程,内部质量问题追溯体系以及外部多维防伪体系,同时也没落下责任追溯体系和危机管理体系。而与建设图纸不同的是,信息化战略是否合理,不仅关乎到系统功能的完善,同时也关乎到整个系统架构的安全性。

没有信息化战略规划先行,就没有安全的系统功能,也就无完善可言。  

决策做到科学化

在精准营销大战热起的当今,科学决策几乎成了胜算的代名词。2011121日,《邢钢信息化十年》一书出版。该书告诉大家的是,邢台钢铁的成功,首先是决策的成功;而其决策成功,则来自于科学决策。

2008年金融危机寒流来袭,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入冬,全国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在2009年平均同比下降了31.43%。而邢钢同期的利润同比大涨46%,是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邢钢规模不大,但已经坐稳全国高端线材行业排头兵位置。从1997年至今,邢钢经历过两次大的战略决策:

第一次是在业内蜂拥投资粗钢的1990年代末,邢钢率先提出“调整结构、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的战略转型。第二次是在2000年,国家出台政策对钢铁行业进行控制总量和淘汰落后,邢钢利用在第一次转型成功中积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又将企业战略提炼为“做精、做专、做强”,从此专注高端线材产品,避开同构化和同质化的竞争。

如今距邢钢的两次战略调整,已经过去了10多年。历史证明,邢钢当年的决策可谓科学;同时也证明,决策不是一次会议或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微调的过程。邢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战略决策要科学,战术决策更要科学。所谓“战略上棋先一步,战术上要棋先十步”。邢钢能做到此,很大程度上归功于10多年来的信息化战略。

《邢钢信息化十年》的作者、邢台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鹤祥在书中提到,邢钢用了4年时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集成整合,又用了4年对信息化进行优化提升,这期间有无数次决策。例如,在信息系统供应商选择上,邢钢事先确立了4个原则:是否有相同的专业化发展理念、是否具有长久发展实力和深厚的研发实力、是否能够提供产品和项目实施团队的一体化运作、是否能够提供贴切中国市场应用习惯的人机界面。戴鹤祥后来说,仅仅是选择合作伙伴,邢钢就花掉了一年时间。在戴鹤祥看来,这个时间花得值,“前面花时间,后期省功夫。”

进入信息爆炸的21世纪,科学决策的基础也出现颠覆性变化:一是要占有海量一手源数据;二是要对一手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三是要建立科学决策的数据模型。这一切都告别了手工时代,唯有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决策科学化的坚实基础。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看来,企业信息化决策是否科学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者的意识,二是企业转型过程中,对企业发展与两化融合如何相互结合的考虑。戴鹤祥也认为,邢钢之所以能够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董事长和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明确认识,同时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审慎原则,在不同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而不是盲目投资。  

管理要协同

当企业从单兵突进转型为产业链合作模式后,企业的经营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为企业数字化神经系统的管理信息化,也被赋予了更为立体的涵义。“从田间到餐桌”的中粮集团,以全产业链版图不断刷新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评论说,中粮只能凭借自身实力去参与竞争。或许正因为此,中粮集团在所有央企中,并购重组模式最为丰富,成为央企改革的一块巨型实验田。中粮目前下设大型业务板块多达9个,包括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5.20,0.12,2.36%)、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同时下辖4家香港上市公司、3家内地上市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企业。

2009年,中粮集团实施新的产业链战略,发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承诺,建立“物料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控制体系,提高源头掌控能力,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于中粮这种基于“有限多元化”,而且“多元专业化”的产业链集团而言,与外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管理如此庞大的产业链是全新课题。如何搭建一个两化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神经系统,将集团的战略、策略,通过生产和管理的机制与流程,准确平稳落地,迄今仍是对中粮集团来的巨大挑战。

调查发现,中粮集团在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具有通盘性战略着眼点,强调平台化管理的重要性。如同中粮麾下企业模式多样化,其信息化的平台管理体系,也注重对多种类、多层次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平台化、应用系统化基本完成后,中粮的信息化目标,是要最终实现原料端、生产端、运输端、流动端、监管端等环节的无缝衔接,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认为,中粮集团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上,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信息化手段在中粮集团的集团管控和运营过程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粮集团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用友软件(14.19,0.17,1.21%)执行总裁李友看来,中粮集团所选择的“集中监控、柔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策略,是中粮集团成功实施“信息化带动产业链升级,打造中粮集团‘联邦制’信息化管理格局”的根本所在。  

效益如何提升

无论是决策科学化,还是管理信息化,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不陌生,但谈到生产智能化,要算是信息化的尖端课题了。所谓生产智能化,就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要素信息,在不离线状态下直接进入信息化系统,做到可保留可分析可追踪。

记者在采访邢钢时了解到,邢钢的线材产品都带有计算机可识别的条码,就相当于每个批次的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依据这个身份证,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工艺的批次,一直可追溯到原材料钢锭出自哪一个炼钢炉,以及这炉钢水的配方。

新闻用纸生产基地华泰纸业目前已实现全生产过程智能化,从原料到成品纸,再从成品纸包装到入库甚至到发货,全过程都是信息化系统的自动操作,几乎没有手工环节。记者到访生产现场,全程只见到两三个工人,总控室内也只有三四人。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介绍,华泰集团围绕造纸和化工主业,已经发展到涵盖多个产业,员工近2万人,资产总值接近260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80亿元。

生产智能化最大的好处在于,成本清晰透明,质量可控可溯。对传统制造业而言,以往信息暗箱主要集中在离线的生产和物流环节,也是企业成本效益的雷区。随着两化深度融合,精细化、智能化制造已经在中国企业逐步推开,企业的投入产出也随之可精准量化,“向经营要效益”的盲区在逐步缩小。

据华泰纸业介绍,推进生产智能化的总体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建立集团层面的整体管控平台;围绕产供销和设备管理等需求,建立ERP体系;将信息系统建设和工业控制系统运行深度整合,包括系统层面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最直接的数据是,我们的基础物料从以前的8万多种,优化到了3.4万种,客户档案从8000家规范到2100家左右,供应商档案从6000多家规范到3000多家。”李建华表示,华泰集团“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在信息化领域的投资,“会用超过5000万的资金,对我们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和提升,全面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向科学规划和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李建华说。

如果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无法得到综合效益的回报,将有损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投资的信心和热情。反之,如果企业在实践“两化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投资信息化,能够给生产经营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则企业就更愿意进一步投资,促进自身的两化深度融合,并带动整体产业链的信息化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生产智能化,华泰集团的应用实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华泰集团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用纸生产和提供基地。 “近几年华泰的发展,在利用高新技术、高装备、高制造领域,做了大量投资。同时我们也在信息化发展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据李建华透露,在“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流程与控制方面,华泰集团的直接投资约为3500万元,“通过集团管控系统的建立,提升了公司的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的深度整合,实现我们集团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的融合,进而为智能制造提供基础和平台。”他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推进司司长徐愈表示,提高转型升级的水平和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信息化也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具体到华泰集团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水平,徐愈表示,“华泰集团在管理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学习和推广。”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