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是去县城上学,当时交通不便,要沿着田间小道走到乡政府才有车坐,而我家到乡政府所在地有近10华里路程。那天妈妈比平时起得更早,轻轻地将早已经收拾好的东西又理了一遍,趁着晨曦将我送往乡里。在时下的人们看来,母亲清早送儿求学这幅田园风景,多少有些温馨,还带些惬意。但作为当事人的我,当时却有些烦,一路上,妈妈的嘴几乎没有停过,尽是重复千百遍的话,泪没断过,啜泣不止,看到我坐上汽车忍不住哭出了声,看到车子启动竟嚎啕大哭起来。 对第一次去县城的我来说,满脑子都是对县城热闹繁华的向往,对新校园生活的憧憬,对妈妈的哭泣,没有怎么关注,没有心思去理解,甚至感到有些难堪。对年轻人来说,父母唠叨不停的婆婆妈妈的事,不足挂齿,也懒得打理,远方,那才是心之所在,是不顾一切要去见识见识的地方。因为,远方有新奇在诱惑,远方有未知要探究,远方有新知要结识,远方有事业要打拼。年轻的心天然向往远方;远方,属于年轻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每个远走他乡的年轻人,差不多都有类似的豪情壮志。相反,几十年以后再还乡,倒会产生“近乡情更怯”的体验和共鸣。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依稀记得当年妈妈的眼泪还没有擦干,现在我又亲手把自己的孩子送往远方,根本不用我费劲去猜想妈妈为什么会流泪,不同的背景,相似的情景,那眼泪就像妈妈早已储备在我眼中一样,忍不住直流。是的,远方对年轻人来说是浪漫和使命;对父母来说是深深的牵挂、淡淡的失落。孩子闯荡远方,父母的心也跟着去了远方,从此以后,将寂寞深埋心底,将牵挂长挂心头。 尽管万般不舍,纵有千般牵挂,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们还是毫不犹豫将孩子送往远方,让他们去长见识,经磨砺,得经验,成精彩,书写不一样的人生篇章。身为父母者明白,人生必须挑战,成长需要突破,唯有搏击大风大浪,踏遍万水千山,才“不负胸中万丈才”,写出畅快淋漓意。正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存远大、展翅高飞,才有四海文明的风云激荡、相互交融,中华美名传遍五湖四海,中华文化遍布天涯海角,成就“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壮景。 孩子闯荡远方,父母守在家里,虽然人不常在一起,但心始终相通,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都在关注,孩子的一颦一笑父母都要细细思量。进步了,为之高兴;挫折了,给予理解;徘徊了,给予宽容;消沉了,给予提醒;咬牙坚持了,给予信心和力量。身为父母深深明白,任何成功都不是白捡的,任何成长都不是一夜之间修炼成的,成功者都有一把辛酸泪,都有难与人言苦。纵然名满天下,在父母眼中,孩子仍然是孩子,仍然需要母亲怜爱,父亲提醒。纵然一事无成,在父母眼中,孩子仍然是自己的心头肉,会满不在乎在说:“回来吧,有家在这,怕什么!”。父母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肉身存在、物质支持、精神寄托,更有豁达大度、理解与底气;孩子带给父母的,不仅仅是希望和憧憬、责任与担当,更有风雨同舟的历练,与时代同行的机会与雄心。 远方,那是孩子的新天地,那是父母的魂牵梦萦场,在家与远方之间,交织着父母的牵挂与孩子的思念,见证着寒来暑往,记录着时代变迁,写就着平凡与不凡。 |
中国兵器报微博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