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启辅助访问登录
兵器之友 首页 评论观察 查看内容

激扬自力更生的精气神

2020-11-18 14:50| 发布者: 王金花| 查看: 652| 评论: 0|原作者: 本报评论员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10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潮州三环(集团),了解其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就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深刻阐述,要求在新形势下,将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路线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承。抗战时期,日军大规模扫荡我敌后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面对吃不饱、穿不暖等严峻考验,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军民齐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了延安精神的显著标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历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位居世界第六位的工业大国,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自力更生之所以生生不息、永久传承,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真理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也需要内外因两个条件,自力更生就是强调事物的内因。事实一再表明,即使是买来的技术、引进的设备,如果不立足自主可控,坚持自力更生,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再先进的技术、再高档的设备,也只是摆设,更甭提追赶超越了。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考察时深刻指出,“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决不能将自力更生仅仅看作革命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是要将其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长久之计,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加以审视,以强烈忧患意识加以警醒,以改革创新加以提升,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坚持自力更生,绝不是要倡导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拒绝融入世界市场;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合作发展并不相冲突、互排斥,而是相互协同、互相促进的。看世界潮流,随着人员、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资本等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冲破了旧界限,启迪着新未来,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整体。从中国实际看,“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的当下,今年前8个月,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47.8万家,同比增长了6.2%;外贸吸纳并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人,在进口环节税收还贡献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0.4%;第128届广交会如期在“云端”举行,6万个展位、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让“中国第一展会”魅力不减;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年内屡创新高,不仅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绿色通道”,也为后疫情时代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必须把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齐心合力、风雨无阻,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势蓄力。

纵观世界发展史,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上“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科技发展的储备还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激扬自力更生的精气神,保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利用好“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可控,降低对外技术依赖程度,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强大动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推向前进。

兵器之友

网站简介:兵器之友是中国兵器报主办的网站,是中国兵器报宣传报道工作的延伸,是展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体,实现了报纸上网,网报互动。

中国兵器报微博

关于我们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 联系电话:023-68770767
  • 电子邮箱:bqzy@bqb.com.cn
  •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77号

小黑屋|兵器之友 ( 渝ICP备05012515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